伊贝母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贝母的鳞茎人药。具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等功效。治肺热咳嗽、胸闷痰黏、痈肿等症。下面一起了解下伊贝母种植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伊贝母母野生于新疆北部伊犁河中上游,分布在海拔1000~1800m的山地草原,生于灌木林下或林间空地。其生境腐殖质丰富,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平均气温比较低。伊贝母母适应性很强,引种到南北方平原地区(如江苏省太仓、山东菏泽)均生长良好。
其性喜湿润凉爽气候,耐寒,怕高温、干旱。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最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以土壤含水量30%~36%最适。
伊贝母母具种胚后熟的特性:种子成熟时,胚尚未发育完全,需在收获种子后历经相当长时间和适宜的温、湿度,胚才能发育完全,之后再遇适于发芽的条件,才能萌发。种胚的发育,5~15℃均能进行,其中以10℃左右发育最快。在5~15℃、保持湿润条件下,历经60天后,大部分种子种胚发育完善。经过后熟后的种子,发芽温度以5℃左右为最宜,发芽率可达90%。高于20℃的温度,不仅对胚后熟发育不利,而且会使已萌发的幼芽发黑。种子千粒重7.6g,隔年种子(室温)失去发芽率。存冰箱二年仍有76%发芽率。种子生长1~2年仅长1片叶。第三年才有地上茎出现。
伊贝母母生长期70天左右。高温炎热干旱提前枯萎。在凉爽湿润条件下,须根长得较多、幼嫩。鳞片怕热又怕燥。直接施用大水大肥,极易烧伤幼根。在偏碱性土壤内,根系发育不良。
二、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腐殖质含量丰富、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均可。施足基肥:将腐熟的厩、堆肥按每亩3000~5000kg、饼肥40~50kg、过磷酸钙20~40kg均匀撒于土表,翻入土中,耙细整平,作成宽60~120cm、高lO~l5cm的小高畦,畦沟宽约30cm。
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1)采种与处理:6月上、中旬采种,当伊贝母母植株上的蒴果由绿变为棕黄色时,及时割下、晒干后取出种子。不论秋播或春播,都应在播种期前3个月左右开始进行种子砂藏层积处理,以促使其种胚完成后熟过程。先将种子以清水浸泡1昼夜,捞出后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拌匀,装于木箱或大陶盆内,置5~10℃处,保持湿润。播种前筛出种子,立即播种。
2)播种期:秋播于11月上、中旬;春播2月末至3月上旬,春播要选择经后熟处理的种子。另外尚有第三种播种期:8~9月,将当年6月采收的新种子不经处理,直接播种,令其在大地中完成后熟过程[8u58药材网www.8u58.com],经秋冬两季后,翌春解冻后也可出苗。
3)播种方法: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直播稀些,亩用种量4-~5kg。育苗畦密播,亩用种量是15kg左右。播种后均需盖以细土l~2cm,畦面覆草保持土壤湿润。
4)移栽:伊贝母母育苗移栽的,在经幼苗生长一个周期后进行,即8~9月天气转凉爽时,收获出一年生的小鳞茎(一般如大豆或玉米粒大小,可用筛从土中筛出),此时每千克种子可收小鳞茎8~9妇。在准备好的畦面上,横畦按行距20cm左右开沟、沟深为种鳞茎直径的3~4倍左右,按株距4~6cm,芽头向上整齐摆栽,覆土至平后,稍加镇压。
(2)鳞茎繁殖
在收获伊贝母母鳞茎加工人药时,净鲜鳞茎上较大的1个鳞片(大瓣)掰下加工药用,余下带心芽的小鳞片也可以作种,栽种方法同种子繁殖中的“移栽”方法。
3、田间管理
(1)遮荫:伊贝母母不耐强光高温及干燥,特别幼苗期尤其脆弱。育种苗床因集中种植较好管理,4月以后可搭设高0.6~1.2m高的荫棚,棚上要盖疏帘,使荫蔽度在30%左右。直播和移栽后的畦,应提前在畦边点种玉米,畦面行间点种大豆,用遮荫作物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即可。
(2)排灌、松土: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否则引起鳞茎腐烂。天旱及时灌水,保持生长期土壤湿润。灌水后及雨后表土易板结,应设法及时松土,保持疏松。
(3)摘蕾:种子繁殖者第四年始开花,如不作留种用应在现蕾后及时摘除花蕾,摘蕾后可增产10%,鳞茎质量也得以提高。
(4)防治病虫害:伊贝母母是野生变家种较晚的中药材,故栽培中尚未发现典型病害。害虫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可用土壤杀虫剂消灭。
4、选育良种
收获商品贝母时,选择个大、质地充实、无破损无病症的鳞茎,行株距按20cmX20cm栽植于准备好的种子畦里,以玉米、大豆间套作遮荫,加强管理,可作采收种子田。
三、收获加工
种子繁殖的,经3~4年后收获,带心芽的鳞片繁殖2年后即可采收。在6月地上部茎叶枯黄后,将鳞茎挖出,晒干或炕干。加工干制过程同平贝母母。3.5kg鲜鳞茎可加工制出lkg干药材。伊贝母母药材以坚实而有粉性、不带咸味者为佳。
伊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入药。主要含西贝母碱等。据分析其根、茎、叶、花、种子及果皮都含有生物碱。味苦、甘,性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能。治肺热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瘰疬,痈肿疮毒,黄疸,淋巴结结核等症。主产新疆伊宁、霍城、昭苏、尼勒克、博乐、精河及天山一带。我国北方许多省份也有少量引种栽培。种子繁殖3~4年,鳞茎繁殖1~2年收获。喜冷凉和
贝母磨成粉,一次3~6克。
1.川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棱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但属寒痰、湿痰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伊贝母润肺、化痰、散结。用于肺热咳嗽、胸闷痰粘、瘰疬、痈肿。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干咳,痰少,阴虚弱咳,痰血。多年生草本,30-60厘米高。灯泡由两个直径为1-5-3.5厘米的鳞片组成。鳞片的上端延伸成一个长的膜。鳞茎皮比较厚。叶通常数个;有时近对生或轮生;叶从下到上椭圆形到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3.5厘米,先端不卷曲。降压作用。贝母中的西贝林能扩张麻醉犬外周血管,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抗痉挛作用。对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