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入药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可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等病症,具有很高的养殖前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乌梢蛇的繁殖技术吧!
乌梢蛇雌雄鉴别
乌梢蛇雌雄体相近,雄乌梢蛇的头部较大,腹鳞较小,尾下磷多,尤其是尾基部较雌蛇长,有一对“半阴茎”而稍微膨大。最准确的鉴别方法是将乌梢蛇后半部分的腹面向上,找出其肛孔后,用大拇指按压肛孔后面几厘米处,从后往前挤压,肛孔有一对“半阴茎”伸出。雌蛇的头部较雄蛇略小,腹鳞较多,尾下鳞较少,尾较雄蛇短,且尾部自肛孔以后突然变细,肛孔平凹,用上述同样方法用大拇指按压肛孔后面几厘米处,从后向前挤压没有一对“半阴茎”伸出。
乌梢蛇种蛇选择
乌梢蛇母蛇通常在7~8月间产卵,每次产卵7~30枚,孵化期为45~50天,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1.4%,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为了提高繁殖效率,应选择蛇龄3岁以上,体重大于400克的体质强壮、无伤病、生长发育良好、活泼好动、爬行灵活、蜷缩能力强、动作迅猛有力、繁殖能力强的优良种用蛇[8u58药材网www.8u58.com],配种的雌、雄蛇比例可按5~8:1。
乌梢蛇交配产卵
乌梢蛇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份,蛇发情时按比例将种用雄蛇放人种用雌蛇群中,让其自由交配。为了检查雌蛇是否怀卵,用一只手轻轻捏住其颈部,另一只手从雌蛇的腹部开始抚摸至肛孔,如已怀孕其腹部有凸凹感,如果凸凹处距肛孔越近,表明此蛇离卵产出日期越近。如发现凸凹处距肛孔仅有2~3厘米时,表明此蛇即将临产(一般1天内会产卵),应将临产的蛇关进蛇箱或产卵房中产卵。雌蛇产卵没有固定位置,一旦发现蛇卵应及时收集孵化,防止蛇卵受到长时间的阳光暴晒和风吹雨打,使蛇卵受温度和湿度不均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蛇卵的孵化率。
乌梢蛇人工孵化
乌梢蛇孵化器大多采用大口缸罐、桶或箱作容器,器底部垫上一层约30厘米厚的干净沙土(沙土比例为3:1),湿度以手能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并将其压实,然后把蛇的受精卵横卧(不可直竖)排放在容器内的沙土上,在卵上加10厘米左右的沙土,高寒地区可在孵化器内盖上棉花保温,然后将孵化器放置室内并加盖,防止老鼠、蚂蚁和蚊虫等对蛇卵的侵害。并注意保持28~30℃以上的有效孵化温度相对稳定,若低于20℃,会使孵化期延长甚至蛇卵难以孵出仔蛇。若温度偏高,虽提前孵出仔蛇,但畸形仔蛇和死亡率增加。并应经常喷水,使沙土保持绝对湿度在15%左右,每隔7~10天翻卵1次,照卵检查其胚胎发育情况,发现未受精卵或死胚卵应及时捡出。
不属于乌梢蛇乌梢蛇(拉丁学名:,别名:乌风蛇),游蛇科乌梢蛇属蛇类。它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其体形较大,无毒,蛇体全长2.5m以上,鼻孔大而椭圆,位于两鼻鳞之间;上唇鳞有8枚,下唇鳞9~11枚,背鳞前段16行,后段14行;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呈黑褐色,背中央的2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面灰白色,其后半部呈青灰色。乌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
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属于无毒蛇类,成体全长可达2.5米以上,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乌梢蛇养殖技术吧!
您按理应该拍个图片过来给我们看看,如果是一段一段的白色的话,那就是银环蛇呀,银环蛇就是这个样子的,她是毒舌,小心啊!
这些都是有毒性的,如果是研粉服用的话一定要把握好剂量
乌梢蛇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性温顺,通常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狭食性蛇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乌梢蛇的饵料主要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稍高,规模养殖时则很少投喂。
乌梢蛇别称乌蛇、乌风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等,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分布范围很广,属于无毒蛇类,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乌梢蛇吃什么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