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不同
贝母:贝母的茎干直立生长,植株不高大,一般都只有15-40厘米。
川贝母:川贝母的植株比贝母稍高,高度为15-50厘米。
二、花叶不同
贝母:贝母的叶片多以对生为主,有少许3片生,茎干无分枝,叶片无叶柄,外观比较奇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贝母开花方式不一样,有的从叶腋种长出花朵,有的从茎干顶端长出花朵,但它们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花朵朝下,形成一个挂钟的形态。
川贝母:川贝母的叶片通常是对生的,花一般是单朵,紫色或者是黄绿色的,花有叶状苞片,苞片狭长,花药近基着,蒴果长棱上有狭翅。
三、特性不同
贝母:贝母喜欢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种植为好。
川贝母:川贝母喜欢冷凉气候,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湿、喜荫蔽的特性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
四、分布不同
贝母:贝母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川贝母:川贝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在甘肃南部、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南部等处都存在,也分布于尼泊尔。
百度百科-川贝母
同样是贝母,有同样祛痰治咳嗽,浙江产的称大贝,浙贝,以祛痰治咳较佳,四川产的叫川贝,米贝,以治阴虚咳嗽较佳,川贝价贵质好。
贝母有两种,一种是川贝,一种是浙贝,川贝没有浙贝寒凉,化痰润肺止咳的效果佳,不过价格贵,因此用粉剂冲服的多;浙贝母寒凉清热的效果好,而且还能软坚散结,可以治疗淋巴结的肿大,比如说患有咽喉炎导致的淋巴结肿大。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始将之分为川贝及浙贝二种。川贝因其疗效显著且货源紧缺,加之规格较多,故市场上伪劣品种不少。现将其鉴别方法整理如下。??一、正品??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1.松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2.青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气微,味微苦。??3.炉贝: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气微,味微苦。??二、地方习用品??据报道,全国有几十种贝母属植物的鳞茎作贝母入药。有的已收入部颁标准,如湖北贝母;有的在药典中被另立门户,如平贝、伊贝。其鉴别要点如下。??1.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有鳞瓣2枚,肥厚[8u58药材网www.8u58.com],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基部内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外层单瓣鳞叶呈元宝形,长2.5~3.2cm,直径1.8~2cm。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2.平贝:为百合科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商品多于栽培,主产东北。本品外形扁球状,形如算盘珠,高0.5~1cm,直径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有鳞叶两瓣,肥厚饱满,大小相近或一片较大,互相抱合,顶端微平或微凹入,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富粉性。平贝与川贝最大的区别在于平贝较川贝大,扁平不圆,色常不白,味苦。近来有用小粒平贝充松贝者,其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两瓣大小亦极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贝之怀中抱月形)。味苦。??3.伊贝:为百合科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新疆贝母为扁球形,高0.5~1.5c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钝圆,内有较大的鳞叶及残茎、心芽各1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本品常混作青贝,应注意鉴别。伊犁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一片较大,或近等大,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三、混伪品??常见的川贝混伪品有一轮贝母、东贝母及草贝母等,鉴别要点如下。??1.一轮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约1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有毒。??2.东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3.草贝母:主产于四川和云南,即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俗称为草贝母。有误当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发生。球茎呈短圆锥形,高1~1.5cm,直径0.8~2cm,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一侧有一处从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综上所述,松贝与青贝的明显区别在于松贝的两个鳞瓣大小悬殊而青贝的大小相近;炉贝个体最大,呈长圆锥形,色显黄白,或有“虎皮斑”。川贝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另外,一轮贝母及草贝母均有毒,须格外注意。
川贝母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主要功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药。由于其疗效卓著,药用需求量大,冒充川贝也就多。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规格,其药材性状各有所区别。松贝:呈卵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顶端稍尖、闭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稳。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外表纯白色,有
查看详细一、分布区域不同川贝母:川贝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贝母:贝母主要产于四川,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二、高度不同川贝母:川贝母的植株高度为15-50厘米。贝母:贝母的茎干直立生长,植株不高大,一般都只有15-40厘米。三、花朵不同川贝母:川贝母的花朵是单朵,颜色为紫色或者是黄绿色的,花有叶状苞片,苞片狭长。贝母:贝母的花朵呈挂钟的形态,花被深紫色,为腋生或从茎干顶端长出
查看详细对于这两种中成药物来说,为了达到最好的药效效果,最好是间隔服用。
查看详细1、分布地不同:川贝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也分布于尼泊尔。平贝母: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草甸或河谷。2、开花时节不同:川贝母:5-7月开花。平贝母:5-6月开花。3、植株不同:川贝母:植株可达-50厘米。平贝母:植株长可达1米。4、外形不同:川贝母:叶对生,叶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花通常单朵,紫色至黄绿色,每花有叶状苞片
查看详细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质润泄散,降而微升;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乳痈,疮肿。若久咳阴虚肺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生地等同用,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2.若燥热咳嗽者,可与知母相合。3.若痰热咳嗽者,可配黄芩、枇杷叶等,以清热化痰止咳。4.痰火郁结之瘰疠,可与玄参、牡蛎等合用,以助软坚散结之力。5.凡热毒蕴结之疮痈、乳前,可与蒲
查看详细1、比味道:《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川贝母分三种,分别是松贝、青贝和炉贝。见图。正品川贝母只要是上述三种,均呈类白色,粉性足,味微苦(将川贝母嚼碎咽下,在舌根部位有苦味)、无酸味。伪品是用同科的其他贝母代用。如平贝母、小浙贝母、东贝母、伊贝母等等。这些贝母在冒充川贝母出售时,大多经过处理,一般是用硫磺熏蒸。而经硫磺熏蒸过的贝母外观大都呈白色或黄白色,味苦、酸。2、比价格:由于用量大,现在市场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