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不能和什么东西一起炖汤?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推荐一些黄芪的配伍禁忌,如禁与龟甲白鲜皮配伍,而且在养病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骨蒸、痨热与中满的人应该禁用,以免影响身体的健康保健。(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2)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对于疾病的调养特别明显,在养病养生的时候应该注意不同人群的施药状况,如食积停滞,以及阴虚阳亢者应该禁服,而且用量以10~30g为宜,在保存时也要注意防潮、防蛀,避免药效受损。

黄芪知识介绍: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等的根。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沟旁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荚黄芪生于向阳山坡或灌边缘,或见于河边沙质地。

播种后1至7年采收,气温高、土质较差的地区生长1至2年即可采收。于9至11月或春季冬芽萌动前采挖,深刨以防折断根,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至2日再晒,直至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

1.内蒙古黄芪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少有分枝,长20至60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切长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气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2.膜荚黄芪根与蒙古黄芪的根相似。

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黄芪补充信息:黄芪因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黄芪、炒黄芪、米炒黄芪、蜜黄芪、酒黄芪、盐黄芪。

炮制后的黄芪贮干燥容器内,炒黄芪、米炒黄芪、蜜黄芪、酒黄芪、盐黄芪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潮。黄芪适合人群: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黄芪食疗作用: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入气分,可升可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泄泻,肺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盗汗,水肿[8u58药材网www.8u58.com],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黄芪食物相克: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黄芪做法指导:1.补气升阳宜炙用;益卫固表、行水消肿、托毒生肌宜生用。

2.气虚体弱,倦怠乏力,食少懒言者,宜与人参党参相须为用。

3.若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可与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体弱表虚,肌表不固之自汗,及虚人易感风邪者,宜与防风、白术同用。

黄芪不能和萝卜一起炖汤。

萝卜有“下气”和“消滞”的作用,因此与补气类药物(如黄芪、人参、党参等)同食会对药效产生一定的阻碍。

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盗汗、水肿等。生黄芪多用于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后加蜂蜜拌炒)可用于补中益气。

冬天用黄芪能滋补强身,泡酒、做菜、煨汤、调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气色更好。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扩展资料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作用,是中医补中益气的要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刘汶说,黄芪可用于多种疾病中中医辨证为气虚的病人,如少气懒言、声音低弱、咳嗽气短、久咳久喘的肺气虚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的脾气虚者。

黄芪对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术后及放化疗之后,以及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肿瘤放化疗之后的气虚病人,疗效尤其显著。

黄芪与其他药物配伍而成的名方补中益气汤,可升阳举陷,对于久泻久痢导致的脱肛、直肠黏膜内脱垂或肠易激综合征,形瘦体弱的内脏下垂等都有较好疗效。

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就是用黄芪为主药,配伍白术、防风,内补脾肺之气,外以固表止汗。黄芪还能治疗因为气虚导致的自汗、水肿,对糖尿病足、慢性丹毒导致的下肢溃烂等。

黄芪可起到敛疮生肌的功效。另如经典名方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都以黄芪为主药,可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治疗多种疾病。

黄芪不能和萝卜一起炖汤。

萝卜有“下气”和“消滞”的作用,因此与补气类药物(如黄芪、人参、党参等)同食会对药效产生一定的阻碍。

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盗汗、水肿等。生黄芪多用于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后加蜂蜜拌炒)可用于补中益气。

冬天用黄芪能滋补强身,泡酒、做菜、煨汤、调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气色更好。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扩展资料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

1、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由于气虚导致的出汗问题,脾虚可导致疲劳,肺虚可导致咳嗽气短,用黄芪饮水可解决这些问题。在流感季节或冬季,黄芪水可以预防感冒。

2、保护肝脏

黄芪喝水可以保护肝脏,有肝炎、胃溃疡、胃炎或肝脏损伤的患者,每天可以喝黄芪茶,是很有好处的。

3、可以调节血糖

黄芪泡水喝可降低血糖,但是对苯乙双胍和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4、抗肿瘤

黄芪含有多糖的抗肿瘤药物可增强疗效,副作用会降低。患有癌症的人,长期使用黄芪,可以起到更好的抗癌作用。

5、利水消肿

无论您早晨起床出现眼睑肿胀,还是腿部肿胀,或由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水肿,都可以泡黄芪水消水肿。

沙苑子扁茎黄芪有哪些特征?

(王丽华)扁塞黄苗(.Br.)别名沙苑子、沙苑蒺藜、大沙苑、蔓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主产于陕西、山西等地,此外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亦产。以种子入药。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味甘,性温。有补肝益肾,明目固精作用,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遗精早泄、遗尿、尿血、白带多、肺委肾冷、尿多,能明目,长肌等。一、形态特征株高30—100cm,全体被短硬毛。主根粗长。茎多

查看详细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黄芪?

黄芪作为中药,哪些人适合吃黄芪?什么人不能吃黄芪呢?陈允斌老师认为作为补药的黄芪,不仅对减肥有帮助,还能治疗气虚型便秘,有的人经常便秘,但大便出来又不成形,软软的。这种人千万不要去喝市面上的排毒通便茶一类的东西,而是要吃补气的药。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肺气不足,造成肠道蠕动缓慢。这样的人,喝些黄芪粥就有通便的效果。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如果您分不清自己是否可以吃黄芪也没关系。告诉您一个简单的办法:摸一摸自

查看详细

当归黄芪能不能一次吃?

可以当归和黄芪都是常用的滋补药物,并不想克,两者是可以搭配泡水喝的。适当喝当归黄芪水还能补益气血、调经止痛。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两者泡水喝都有哪些功效与作用。o草木有情o温馨小提示:当归、黄芪毕竟是药,身体健康最好不要经常喝,以免出现火气偏盛。1.补气养血当归性甘温质润,是补血养血圣药,黄芪可补气益脾,两者泡水喝,常用于治疗气虚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血虚面色无华、心悸心慌。如配伍熟地、鸡血藤等生血

查看详细

当归黄芪有什么作用?

百利黄芪颗粒¥27.60黄芪与当归的用药历史长久,在临床和一些药膳中应用广泛。二者配伍,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养血活血药对,近年来对该药对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近较为活跃。当归和黄芪无论单独使用,还是作为药对成方,他们都有一定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那么,?当归,辛热,味甘,适合阴寒体质。长期服用可导致腹泻。当归功能补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进食后能增强肠胃吸收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和刺激卵巢,对妇女

查看详细

黄芪是什么科植物?

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8-04

药材供应

2025-03-30 13:44:37
查看更多

种苗价格

2025-03-30 13:44:37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