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与独活均能祛风胜湿止痛,治风湿痹痛、风湿表证、头痛。但羌活其性雄烈升散,长于发散,以治表证为主,治痹痛以头项脊背为主,治头痛以颈项痛连及后头与巅顶的太阳头痛。独活其性较和缓,长于祛风湿,以治痹证为主,治痹痛以下半身为主(腰膝痹痛),治头痛以日久伏风头痛为主。
羌活和独活的功用有何区别?
羌活与独活的功用很相似,都有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作用。同时有温燥之性,易损阴血,凡阴虚有热或血虚痹痛证都不能用。
羌活与独活功效虽相似;.但各有特长。羌活性温,味辛、苦,气浓而香烈,所以偏表,上行力大,善手发汗解表,治游风。临床上常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和肢体酸疼等症,对上半身骨节疼痛效果较好。常配防风、苍术等用于治感冒风寒。通痹止痛常配姜黄、当归、黄芪等。
独活性温,味辛、苦,气细而香,所以偏.里,下行力大,发汗作用不及羌活。临床上应用于下半身风寒湿邪,如两足湿痹、腰膝酸重疼痛等症。常配桑寄生、杜仲等补肝肾、强筋骨药物同用。
据药理研究资料报道,羌活含有挥发油,对真菌有抑制作用;而独活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独活还分牛尾独活和九眼独活。牛尾独活性味功能和主治用法都和独活相似,而九眼独活性味功能是辛、苦,温,能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和消肿。
羌活根茎所含挥发油对布鲁氏杆菌有抑制作用,还可治疗青光眼和破伤风等病。我国西北地区尚有以同科牛尾独活属多种植物的根当作羌活用。
羌活和独活的共同点与个异性
(1)共同性
羌活与独活均辛散苦燥,气香温通,皆归经于肾与膀胱,均具有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之功效。均可用治风寒挟湿,四时感冒之表证,风湿痹痛,风寒头痛如裹等证。
羌活性较燥烈,尤善发汗解毒,习惯上多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的头、项、脊、背之证。
独活性较缓和,发汗力不及羌活。习惯上多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下半身的腰、腿、足、胫之证。
如全身皆痛,羌活、独活两者皆可用,相须相得益彰。因二者配伍,更能增强祛风除湿、通俗止痛之功效。
故前人说:“羌活治游风”,“独活治伏风”。
(2)个异性
羌活除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痛以外,又有温通燥湿作用。可用治水湿停聚之水肿脚气、水湿吐泻证;又可条达肢体、治疗筋脉不舒、拘挛抽搐之证;若风邪上犯,头痛鼻塞可止。
血虚痹痛者忌服。
羌活配伍防风、荆芥、白芷,用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无汗[8u58药材网www.8u58.com],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羌活配伍独活、药本、防风、蔓荆子,用治风湿在表,头项强痛,腰背酸重,一身尽痛者。
羌活配伍独活、柴胡、枳实、人参,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颈项强硬者。
羌活配伍白术、姜黄、防己、甘草,用治风寒湿邪,容面肌肤,麻木不仁,手足缓弱者。
羌活配伍天麻、防风、制川乌、制草乌,用治痹证风邪偏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
羌活配伍川芎、附子、黄芪、杜仲,用治膝肿疼痛,下肢枯瘦,拘挛不伸之鹤膝风者。
羌活配伍大戟、葶苈子、泽泻、猪苓,用治水湿内聚,四肢肿满,两目浮肿,小便短少者。
羌活配伍薄荷叶、白芷、荆芥、香附,用治风邪上犯头痛,头痛鼻塞,恶寒发热者。
羌活配伍升麻、葛根、川芎、蝉衣,用治暴发火眼,目赤肿痛,口渴咽干。
羌活配伍石膏、知母、生地、黄芩,用治阳毒火炽,壮热无汗,骨节烦痛者。
独活除善治下半身风寒湿痹痛以外,又有发散郁火之功效。
可用治风火牙痛以及齿根动痛;又有辛散苦燥,善于祛风除湿,用治皮肤风湿瘙痒之证。
血虚头痛,肾虚腰痛,津液不足者忌用。
独活配伍细辛,用治少阴头痛。
独活配伍牛膝、木瓜、苍术、地龙、五加皮、川续断,用治两脚风湿疼痛,软弱,难于行走者。
独活配伍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威灵仙、牛膝、泽兰、红花、附片,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而偏虚寒性者。
羌活和独活的外观及功用鉴别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根及根茎。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二者均为辛、苦、温之品,归膀胱、肾经。均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之功。主治外感风寒或风寒夹湿而致的恶寒发热、头痛头重、身痛身重等,如《内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汤;治外感风寒湿邪而正气不足,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烦痛、胸膈痞闷等,如《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配用又可治肝热而致的两眼涩痒昏蒙。如《审视瑶函》人参羌活汤;治疗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酸痛,二者配伍防风、秦艽、威灵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