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中文名称β-氨基巴豆酸甲酯英文名称methyl(E)-3-aminobut-2-enoate英文别名methyl3-amino-crotonate;3-Aminocrotonamide,tech.;3-amino-2-butenoicacid,methylester;methyl3-amino-2-butenoate;2-Butenamide[8u58药材网www.8u58.com],3-amino;3-amino-crotonicacidmethylester;3-AMino-but-2-enaMide;3-Aminocrotonsaeureamid;CAS号21731-17-9合成路线:1.通过苯甲胺合成β-氨基巴豆酸甲酯2.通过3-氨基巴豆酸甲酯合成β-氨基巴豆酸甲酯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
巴豆(又名:巴菽)为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的成熟果实。辛、苦,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有以下作用1.泻下寒积: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满胀痛等。2.逐水退肿:用于腹水膨胀,二便不利,有消肿之功。3.祛痰利咽:用于痰壅咽喉,气急喘促等。以巴豆与白矾同炒,候矾枯,去巴豆不用,研矾为细末,水调服,或干末吹入喉中。4.蚀疮祛腐:用于疮疡疔毒等,外用,常与乳香,没药等同用。
查看详细含脂肪油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
查看详细性味性热,味辛;有大毒。功能主治外用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巴豆【功用主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1峻下冷结:适用于冷结便秘,腹满刺痛;或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2攻痰逐水:可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之症;寒食结胸,痰涎壅盛,胸膈滞闷,肢冷汗
查看详细巴豆【处方用名】巴豆,巴豆霜,巴霜,焦巴豆。【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商品规格】本品自古沿用至今,全国各地习用,为巴豆的正品。以粒大、饱满、种仁黄白色者为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
查看详细1.冰冷食物2.大闸蟹+冰水3.香蕉拌蜂蜜4.巴豆+芒硝+大黄5.香蕉加牛奶也可以6.韭菜+冰水7.白薯+韭菜8.羊肉+冰水9.白薯+柿子
查看详细做白酒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添加巴豆为原料的,这是违规的。巴豆有毒,不会在白酒生产中使用。
查看详细巴豆是一种毒性猛烈的峻下逐水药,具有一定成本的毒性,一般制成霜用,不能轻易使用!
查看详细【药名】:巴豆解毒方法【拼音】:BADOU【英文名】::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功效】:峻下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主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性味归经】:辛,热,有毒。①《本经》:“味辛,温。”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③《医学启源》:“性热,味苦。”④《医林纂要》:“辛咸,热,毒
查看详细巴豆,(学名:)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小毒,须慎用。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
查看详细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巴豆酸叔丁酯英文名称tert-ButylCrotonate英文别名(E)-tert-Butylcrotonate;(E)-tert-butylbut-2-enoate;2-butenoicacidt-butylester;Carbonochloridothioicacid,S-(1,1-dimethylethyl)ester;t-butylchlorothioformate;S-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