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疫病是人参地上部和根部常发生的主要病害,发生较普遍、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个别地块,常因疫病流行,造成人参成片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1)病状人参的叶、叶柄、茎及根部均能感染疫病。感病部位呈水浸状不规则大形斑点,暗绿色。叶柄感病后,使复叶凋萎下垂,参农称之“吊死鬼”、“耷拉手巾”。在茎端和复叶的基部感病,可使全部叶片萎垂。茎部感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凹陷长斑,很快腐烂,使地上部倒伏。根部感病,呈黄褐色湿腐状烂根,表皮易剥离,根肉黄褐色。腐烂的根常有细菌侵入,具有腥臭味,后期外皮生有白色菌丝,常黏着一些土块。此病蔓延很快,发现中心病株3、~5天后周围参株也开始感病(图13)。
图13疫病1.分生孢子2.菌丝体3.发芽的分生孢子4.游动孢子5.感染疫病植株(2)发病原因该病病原菌为疫霉属的一种真菌。菌丝体白色,绵状,有分枝,无隔膜,较老的菌丝有隔膜。疫病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生,7~8月间,气温高,雨水多,土壤和空气湿度大,参床通风透光不好,疫病极易流行。平均气温17~20℃,地温16~19℃,土壤湿度48%(腐殖土),空气相对湿度70%~90%[8u58药材网www.8u58.com],此病就开始发生。平均气温20℃以上,土温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土壤湿度60%以上,疫病发生严重,高温连雨天气发病猖獗。
疫病菌以菌丝及孢子附着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带病参根是第二年侵染源。在病部产生游动孢子囊,借风雨或人的作业活动传播再行侵染。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疫病菌可多次致病。(3)防治方法①单透棚需苫好参棚防止漏雨,注意排水,保持床内水分适宜。如用双透棚栽参,床面必须覆盖落叶。
②加强田间管理,使参床通风,透光;及时松土除草,保持田间卫生,增强人参自身抗病力。减少或消灭病菌初侵染源。
③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病土用生石灰或1%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侵染蔓延。
④药剂防治用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隔7~10天彻底喷药一次(叶的正反面、茎、果实和床面、参棚)防治疫病效果很好,瑞毒霉是防治疫病的特效药。
栽参前用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0%甲霜灵锰锌500倍液作为参苗消毒剂,消毒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和药剂,对人参疫病有治疗作用。
还可用12%绿乳铜乳油600~1000倍液,即10毫升绿乳铜加水6千克,喷80米2,防治疫病效果显著。
为更好地防治人参疫病,要定期喷药。出苗展叶后,第一个中心病株出现时,即开始第一次定期喷药,喷药时间一般间隔7~10天,可根据当地温、湿度变化情况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