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地选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作育苗地。于播种前整地,浅挖~10厘米深,清除地内杂物,整细整平,然后作畦(厢),畦宽1.3米,畦高10厘米,畦面覆盖约2厘米厚的细熏土,整平畦面即可播种。
一般于10~11月份采用经湿藏的种子播种,每667米2播种量1.5~2千克。播种时将种子与20~30倍的细土或干细牛马粪拌匀,再撒播,播后盖0.5~1厘米厚干细腐熟牛马粪。冬季干旱地区还需再盖1层草保湿。第二年春雪融化到出苗前,及时将覆盖物揭掉,并搭70~80厘米高的矮棚。一畦搭一棚,棚架上用松杉树枝叶均匀盖上,如盖其他阔叶树枝,最好待树枝稍干、叶子落完了再盖棚,要保证棚下有80%左右的荫蔽度。最后还是要用树枝、竹枝等编成篱笆,把育苗地拦好。
为什么要等树枝上叶子掉完了再盖棚呢?
因为黄连幼苗很小、细弱,出苗后常因顶不开落叶,会死在叶下面。在一般情况下于出苗期也要捡去落叶,帮助黄连顺利出苗。另外,阔叶树枝带叶盖棚,不易掌握透光度,初盖时看起来很密,当叶干了掉完了,会显得透光度太大,光照太强,还得再补盖树枝,增加劳动量。
播种后于第二年2月下旬就可出苗。出苗后要经常除草,做到畦内无草,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就可间苗,把过密的小苗、弱苗间去,使株距保持在1厘米左右。
苗期施肥以氮肥为主,当幼苗有3片真叶时,每667米2施硫酸铵5~7千克或尿素2.5~3.5千克,选晴天叶上无露水时撒施,撒后用小竹枝轻轻扫一下,使沾在叶片上的化肥颗粒掉落,不可多施,以免发生肥害。6月份可再追施1次化肥或清淡人畜粪尿。还要注意培土[8u58药材网www.8u58.com],因产区雨水较多,黄连幼根常被雨滴冲露,应及时用细腐殖质土撒于畦面,将露出地面的根盖着,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如果加强管理,幼苗生长一年就可移栽,一般于播后第三年春移栽较好。如在较低山地育苗,幼苗的生长会更快。
移栽。黄连移栽期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在2~3月,黄连新叶还未长出前,移栽的成活率最高,生长也快;第二期在5~6月,此时黄连新叶已经长成,秧苗较大,栽后成活率也高,但不宜延至7月,因此时气温高,新叶幼嫩,栽后新叶易失水枯死,成活率低,生长也差;第三期在9~10月,此时虽也可移栽,但气温已降低,秧苗生长缓慢,根未扎稳就遇冬季严寒,也影响成活。
秧苗的质量与栽后成活率及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小苗成活率低,生长慢,产量也低。一般应选具有4片以上真叶,株高在6厘米以上的壮苗,这样的苗栽后容易成活,生长也快。栽前需将须根剪短,只留2~3厘米长,剪短后再放入水中将根上泥土洗去,这样既便于栽苗,栽后也容易成活。通常上午起苗(扯秧),下午栽种,当天的苗当天栽完,如栽不完应摊放在阴湿处,第二天栽前还要用清水浸湿后再栽。移栽行株距10~12厘米,栽深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