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响,有可能腐烂其根系的。
白芷(拉丁文名:(Fisch..)Benth..f..et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
白芷
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8u58药材网www.8u58.com],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
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远较棱槽为宽,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栽培技术
灌溉
于土壤冻结前浇一次封冻水。次春返青后,浅锄一次。半年后再锄一次,此次目的是锄断支根,使主根直伸向下,减少分叉。之后要再锄4-5遍,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13]
定苗
白芷播种当年不间苗,翌春返青苗高7-10厘米时,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间苗时应除去过壮大苗及过纤弱苗,留以生长适中的苗。因过壮大苗易开花结种,根部生长不好,不能人药。
追肥
秋播后,当年不必追肥。只在入冬封冻前,结合灌封冻水,在畦面上盖以马粪或土杂肥,既为小苗越冬防止了冻害,又可作翌春的第一次追肥。翌年返青后,可结合中耕松土,追施饼肥、化肥或圈肥。
摘苔
有抽苔开花者,应及时摘除花苔,以保根部质量。
选种
留种用的植株,在收获时选留,经翌年生长抽苔,方能采种。留种方法有三种:
(1)原地留种:在收获时间隔留下一部分根不收挖,使株距达60厘米左右,原地越冬。
(2)随收获随移栽:收获时,选主根无分叉、拇指粗细健壮的根作种根,按株行距60厘米X60厘米栽植于已准备好的种子田,栽时挖30厘米深的穴,施穴肥后将种根栽于穴内,填土踏实、浇水。
(3)窖藏越冬:北方温度很低的地方,将选好的种根置于地窖砂藏越冬,翌春栽于种子田,方法同随收随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