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是一种中草药物,它确实能够起到驱寒消肿,治疗风湿疾病的功效。但是,它含有一定的毒素,所以在服用之前,最好是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虎耳草的副作用有以下几点:一,微毒,小孩和肠胃不好的人吃了以后,很容易出现中毒反应[8u58药材网www.8u58.com],如头晕,拉肚子等。二,易上火,便秘,这也是虎耳草的副作用之一,尤其是在吃多了的情况下,非常容易造成上火,便秘的情况。
虎耳草是一种中草药物,它确实能够起到驱寒消肿,治疗风湿疾病的功效。但是,它含有一定的毒素,所以在服用之前,最好是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虎耳草的副作用有以下几点:一,微毒,小孩和肠胃不好的人吃了以后,很容易出现中毒反应[8u58药材网www.8u58.com],如头晕,拉肚子等。二,易上火,便秘,这也是虎耳草的副作用之一,尤其是在吃多了的情况下,非常容易造成上火,便秘的情况。
虎耳抄草是虎耳草科多年生悬袭垂草本花卉,长有细长向下的红色的匍匐茎,茎顶可长出许多幼小植株。叶面暗绿色,圆形,带有白色网状叶脉,叶背紫红或淡绿色,叶柄长。花白色,稀疏圆锥花序,花瓣3大2小,尖披针形。叶形、叶色奇特,是珍奇的耐阴湿观叶花卉。原产于中国及日本。较耐寒,喜温暖通风处,夏季低于30℃,冬季10℃以上生长良好。土壤不宜湿,但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早春换盆,2星期施稀液肥1次。在基质中可混进腐
查看详细猫眼草,别名:乳浆大戟、猫眼草、烂疤眼、乳浆草,拉丁文名:.为大戟科、大戟属版植物。生用权,亦用鲜品。具抗肿瘤作用,对小鼠用氨水引起的咳嗽有镇咳作用;用小鼠酚红法证明有祛痰作用,动物试验证明有消炎及利尿作用。鲜汁多服能致口腔咽喉发麻,胃部不适,呕恶,痛烦,腹泻,甚至眩晕等中毒现象;直接接触皮肤粘膜则有刺激引赤作用。猫耳草即中药寻骨风,有报导称其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具有毒性。【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清
查看详细【异名】石荷叶(《纲目》),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药性备要》),系系叶(《简易草药》),天荷叶、金丝荷叶(《现代实用中药》),丝棉吊梅(《中国药植志》),耳聋草、猪耳草、狮子草(《福建民间草药》),金钱荷叶(《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金线莲(《江西民间草药》),石丹药(《四川中药志》),佛耳草、丝丝草、蟹壳草、搽耳草、猫耳朵(《湖南药物志》),耳朵草(《闽东本草》),红丝络、红线草、红线绳、水耳
查看详细可以吃的,是中药。虎耳草,中药名。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虎耳草炖鸡腿的做法步骤1.虎尾草洗净;鸡腿洗净后,汆烫去血水备用。2.将作法1的鸡腿与水一同置入锅中,以大火煮至沸腾后,改以小火煮15分钟,再加入虎尾草及米酒,续煮10分钟即可。
查看详细虎耳草可以煮着喝水,还有其它用法。治风疹瘙痒,湿疹:鲜虎耳草五钱至一两。煎服。治风丹热毒,风火牙痛:鲜虎耳草一两,水煎服。治中耳炎:鲜虎耳草叶捣汁滴入耳内。
查看详细虎耳草的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清热。虎耳草生长在阴湿环境,性凉,熬汤服用可清肺热。配以青黛,还可凉血止血,是疏风清热的好药材。2.解毒。配以金银花或者鱼腥草,均能解毒。可治疗中耳炎、荨麻疹,可解风丹热毒。在许多地方志当中都有记载。长海南京四川浙江的一些医书上都有关于虎耳草解毒的药剂方子记载。3.凉血止血。虎耳草用于外伤出血、月经过多。治外伤出血,可鲜品捣烂外敷,治月经过多,可用鲜品30g,与黄酒
查看详细具祛风、清热、清血解毒作用。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查看详细虎耳草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全草入药,微苦、性寒,有小毒。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有:1、中耳炎:鲜虎耳草叶捣汁滴入耳内。(《浙江民间常用草药》)2、荨麻疹: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药志》)3、风丹热毒,风火牙痛:鲜虎耳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4、风疹瘙痒,湿疹:鲜虎耳草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5、湿疹,皮肤瘙痒:鲜虎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湿,再加
查看详细虎耳草的吃法是水煎服。虎耳草叶中含岩白菜素,槲皮甙,槲皮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琥珀酸和甲基延胡索酸。茎含儿茶酚。根含挥发油。此外从虎耳草中还分得熊果酚甙,绿原酸,槲皮素-5-O-葡萄糖甙,去甲岩白菜素,氨基酸,硝酸钾及氯化钾。其叶绿体中所含的酚酶能将顺式咖啡酸氧化为相应的邻位醌,后者经自然氧化而生成马栗树皮素。虎耳草主治: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
查看详细【药名】:虎耳草【拼音】:HUERCAO【英文名】:Saxifraga: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功效】: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主治】: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性味归经】:微苦、辛、寒、有小毒;①《履巉岩本草》:“性凉,有毒。”②《纲目》:“微苦辛,寒,有小毒。”入肺、脾、大肠三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汁滴或煎水熏洗。【用
查看详细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