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附子,即是炮附子,炮制过的附子
歪附子,即是炮附子,炮制过的附子
附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中文学名
附子
别称
附片、盐附子、黑顺片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快速
导航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禁忌
炮制方法
生理特性
产地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植物的肥大块根。
性味
味辛、甘,性大热。
归经
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相关配伍
1、内虚目暗:补气养血。用当归(生晒)六两,附子(火炮)一两[8u58药材网www.8u58.com],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名六一丸。(《圣济总录》)
2、气虚瘴疟,热少寒多,或单寒不热,或虚热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煎半盏服。名果附汤。(《济生方》)
3、心腹连痛作胀∶用野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梧子大。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止;又从一丸起,至三丸止,以瘥为度。(《肘后方》)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9克(回阳救逆可用18至3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高敷;或切片贴敷艾炙。附子补充信息:1.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淡附片、炮附片,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2.因炮制或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口腔灼热,发麻(从指头开始渐达全身),流涎,恶心,可能呕吐,疲倦,呼吸困
查看详细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辛、大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皆言附子“有毒”、“有大毒”,用之不当,易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神农本草经》即将附子列为“多毒,不可久服”之下药,并记载其有致“堕胎”作用。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的运用附子,本文试对其毒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如下:1药材因素1.1品种及采收因素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
查看详细不用。因为附子类中药的主要成分是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有毒性。先煎的目的,是将乌头碱类分解为乌头次减,降低了毒性,保存了药效。所以不用抛弃原来先煎的水。本人系执业中药师。
查看详细附子中毒主要表现是;口唇、肢体发麻,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烦躁不安,甚至昏迷,间或抽搐,严重者心跳、呼吸暂停,心电图显示室性过早搏动。中毒者如能及时抢救,一般均可恢复,不会有后遗症。
查看详细先喝附子汤肠胃调节好了再用桂附地黄丸调肾气
查看详细附子和半夏往往是可以一起用的。是需要中医的具体的辩证的。半蒌贝蔹及攻乌,就是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反乌头(附子)虽然有此一说,但往往临床上可以用的。结合自身的情况应用。
查看详细白芷和白附子都有美白的功效
查看详细附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药,附子可以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延缓衰老的作用,附子还可以散寒止痛,增强心肌收缩,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附子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但是提醒您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孕妇不能够食用,孕妇食用附子容易造成流产。
查看详细制附子0.5以内克泡水喝,头不会晕。1克以内头会晕1个小时左右。1.5克左右会晕1-2个小时。2克左右会晕2-3个小时。如果您10克先煎半小时-1小时,头一点也不会晕。
查看详细附子炮制最早见于《伤寒论》。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用”和“炮用”。生用者“附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炮用者“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由此可见张仲景用附子生熟有定,炮附子开了火制附子的先河。此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记有“天雄、。
查看详细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