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丁一般不炖肉吃,它的用法如下:治疗感染性疾病:用青绿色或黄绿色具有角果之苦地丁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小儿酌减,每日2次,或根据病情增减。治疗流感、上感、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扁桃体炎、急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等共297例,治愈184例(62.3%),有效70例(23.3%),无效43例(14.4%)。1.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各种疔毒,痈疮疔肿,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舌红脉数者:金银花9g[8u58药材网www.8u58.com],野菊花、苦地丁、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6g。先水煎,后加五灰酒半盏;药渣再加如法煎服,盖被取汗。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臣药。2.(《普济方》)治喉痹:苦地丁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方中苦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3.地丁膏(《惠直堂经验方》)治如炊饼一切毒:苦地丁、紫花地丁各240g。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煎汁去渣,又成膏摊贴。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外科常用于治疗疔毒,痈肿,无名肿毒,恶疮。经常与蒲公英,银花,连翘。菊花,赤芍,归尾等同用,内科常配合银花,连翘,大青叶,玄参,生地,丹皮,赤芍,黄芩等用于瘟毒,疫毒,发斑,狂躁等营血毒热证。也可用于细菌感染而导致的高烧烦躁等症。地丁凉血解毒的作用较好
查看详细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夏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切段。别名:地丁、地丁草、紫花地丁、扁豆秧、小鸡菜。主治:清热解毒;消痈肿。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腮腺炎;结膜炎;急性为罂粟科一年生草本。根细而长,具侧根,根棕褐色。茎柔弱,分枝繁多,高15~40厘米,光滑无毛,常具有4~5条棱脊。基生叶和茎叶互生,具长柄,长2~5厘米;叶片轮廓卵形,2~4回
查看详细苦地丁,别名紫花地丁,地丁草,可泡茶,可泡酒,不过其量需谨慎,不宜过多,将之采挖,洗净,晒干,放入泡酒容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储存,浸泡3个月左右即可。此外,还得晓得了,泡酒,度数在55°到60°之间为宜,泡酒要用土陶坛或者玻璃器皿。禁用塑料和金属器皿泡酒,塑料、金属装酒会因为酒的腐蚀作用,逸出有害物质。而玻璃、陶瓷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谷养康0添加泡酒专用酒,特意留出加原料的空间,至于配方,泡酒
查看详细这两种草药都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共同功效,理论上是有作用的,现在有手工制作的去豆中药粉功教比这个好的多十:这个W好也许对您有帮助的!
查看详细这两样食材应该是可以在一起泡水喝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查看详细是吗?没听说过,但是,有一种口服液“蒲地蓝”,它的主要成分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的。
查看详细1、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长5~12mm,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嫩叶可作野菜
查看详细种植地丁草,地里长了其他杂草,需人工除草,不可以使用除草剂。紫花地丁是双子叶的杂草,可是试试2,4-D。难啊~还是人工吧
查看详细不是一样的。广防己性味:性大寒,味苦、辛。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清热利水,用于湿热身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木防己性味归经:苦、辛,寒。功能主治:祛风止痛,利尿消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关节痛,肋间神经痛,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外用治毒蛇咬伤。紫花地丁紫花地丁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