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植容易吗?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可以,我妈妈在家就在墙角种了一些,每年可以吃到一些!!!对了,我霍邱的!!!

很容易,有水就发芽,给点肥料就旺盛。

总的来说较容易,没种过多请教。短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姜种植技术

生姜为多年生的宿根植物。目前,都把它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姜的用途极广,除了常作调味蔬菜外,它可制成姜糖、醋姜等副食品;还可提炼姜油和制成姜片。在医疗上又作为健胃剂和发汗剂。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所以,种植生姜是山区和林场的致富门路之一。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生姜要求荫湿而温暖,较弱光照,适宜温度为25~32℃,田间土壤湿度以70~80%为宜,常积水,排水不良,易感病枯死。根据这些特性,我们种姜时应选择地势较高、荫郁、土壤肥沃、水源方便的地方。姜不宜连作,需轮作三年以上。故可选择与水稻或与芋头、瓜类、豆类等轮作、间作地。在整地前先把泥土深翻、晒白、风化,种植前耙碎、整平,然后起30~40厘米的高畦,开好排水沟,畦宽1米山沟。

二、种姜处理。种姜的处理一般分选种、消毒和催芽三步进行。种姜要选根茎肥大,色泽新鲜,姜芽饱满并充分成熟,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姜块。选后用20%的草木灰液浸种30分钟或用1:1.5:12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进行消毒,以防治姜腐病。然后催芽,其方法是把已消毒的种姜晒2~3天,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和附着的泥土脱落后进行堆放,用稻草或麻袋复盖保湿催芽,也可放进温床催芽,当姜芽长1厘米或已出了3~4厘米的须根时即可种植。

三、讲究种植。谷雨后,立夏前,当地温达到16℃时可种植了。将经催芽后的种姜掰成小块,每块重1~2两,每块留1~2个壮芽。若收老姜为主的,每亩用种量100~150公斤,若收种姜为主的,每亩用种量多至350~400公斤。种植时,开9~11厘米深的种植沟,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牛粪混火烧泥1000~150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或钾肥10~15公斤。每畦种2行,株距20~25厘米。放种时,姜芽应朝同一方向排列,便于以后回收种姜。种植以后,用细土压紧姜芽,然后复盖稻草或芒簊草,最后再复上一层细土,以利保温、保湿、防草、防冻。

四、加强管理。俗话说:“九锄棉花,十锄姜”,这说明了生姜中耕、培土、施肥的重要性。当姜苗长至4厘米时开始追第一次肥,苗高30厘米时追节二次肥,以后每隔15~20天追施肥一次。施肥后,要进行培土,培土分次进行,不要一次培得太多。天气日趋炎热时,要搭棚遮荫,遇到干旱时还应在早、晚及时灌跑马水,避免姜地渍水引起病害。生姜主要病害有姜腐病(姜瘟)、叶枯病,虫害有黄条跳甲、钻心虫、袁叶虫。防治方法:病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未发病前可用托布津1000倍液、百菌青500倍液、代森铵1000倍液交替使用防病,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可用0.6%波尔多液喷雾或多菌灵,敌克松1:1000倍液灌溉。虫害选用常规农药及时防治。

五、做好采收。生姜的产量与采收的时间、产品用途有着密切关系。若在8~9月份作为嫩姜用收获的叫子姜,一般亩产500~1000公斤;若在冬前作为老姜用采收的则称老姜,其苗产可高达1000~2500公斤。所以,生姜的收获时间应按产品用途不同而分别进行,以保证经济效益的发挥。

宜我地种植的生姜品种有:

1、来凤生姜。根茎表皮灰白色,光滑。纤维少,质脆,叶辣。

2、黄爪姜。植株较矮。根茎皮淡黄色,芽带淡红色,节间短缩。肉质致密,叶辣。单株重0.5公斤。

3、竹姜。植株生长势强。根茎节间长,稍细小,根茎长度可达16.7—20cm,芽红色。纤维少,适于加工。单株重约0.5公斤。

4、密轮细肉姜。株高0.6—0.8cm,叶色青绿。根茎皮淡黄色,肉淡黄色,嫩芽紫红色,簇状分枝较密,成双排行。肉质致密,纤维较少[8u58药材网www.8u58.com],味较辣。单株重0.5—2公斤。

二、种姜贮藏和播种前处理

种姜贮藏:霜降前后选择晴天采收,切除茎叶,抖净泥土,随运随贮藏。姜的贮藏采用沙藏,一层沙一层姜,保持温度高于10℃,湿度较高时,可贮藏6个月以上。

播种前种姜处理:

①选种消毒。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②晒种催芽。为了出芽快而整齐,在播种前一星期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数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放于灶的上部,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的温度,经过20余天幼芽长1厘米左右取出。也可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维持20℃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三、生姜高产优质栽培应掌握的技术环节

1、适时播种。一般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若以50厘米×15厘米的田间栽培进行株距计算,每亩可用姜种150—250公斤。每亩可栽8000—9000株。

2、整地施肥。选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深翻曝晒。每亩应施放腐熟牛、猪圈肥2000—2500公斤,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还可增加20公斤的复合肥。姜不宜连作,防止姜瘟发生危害。将土地平整开沟,做成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

3、加强田间管理。

①搭棚遮阴。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杂草,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度减弱,再撤去阴棚。

②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应实行浅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层,防治姜块露出土面降低质量。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平行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滤水和透气。

③追肥。姜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在生长的前期由于植株不大,需肥较多,应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粪水中加进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4、病虫害防治。姜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是姜腐败病危害严重。其发病的时间多在立秋前后,尤其是在阵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情况下最易引起发病蔓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尖端开始枯萎,以后沿着叶脉变黄,经过数天以后,整个植株茎秆、叶片变为黄褐色而逐渐枯死,严重时成片死亡。姜块开始发病,出现水浸状黄色病斑,并逐渐软化腐烂,发出恶臭味。

防治方法:

①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栽培;

②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

③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

④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

⑤发病后及时用50%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2-3次。

5、采收与留种。姜的采收与其他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8月初即开始采收嫩姜,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采收老姜,大约在6月中下旬可以采收种姜,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

早上红糖生姜泡开水喝有什么作用呢?

生姜红糖水,也叫姜汤,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驱寒暖胃的偏方。生姜红糖水一定要趁热喝下,发一身汗,体内的寒气便会消散,人也就会通体舒泰起来。红糖是妇女服用的一种营养品。产后的妇女每天食用适量的红糖,不仅可以增加身体需要的多种营养,而且还有益气之功效。另外,食用红糖还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舒筋、暖脾健胃、化瘀生新之功效。生姜是一种日常调料,又可以入药。它药性辛温,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作用缓和,适用于风寒

查看详细

生姜良种繁育的作用是什么?

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其生长过程未经过有性世代,因而生命力不能更新,表现生活力下降,病虫害逐年加重。据在生姜主产区田间调查发现,姜瘟病、根结线虫病、结群腐霉软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病地块高达60%左右,病株率一般5%~20%,严重者可达50%。由于目前生姜生产田与留种田不分,致使病菌在姜种及田间连续繁殖,严重威胁后茬生姜的生产。因此,建立生姜良种繁育体系,实现生姜繁种田与生产田的分离,可有效保障生姜良种繁

查看详细

早上吃蜂蜜和生姜水能减肥是真的吗?

1、早上喝蜂蜜生姜水减肥是不靠谱,不是真的,请勿轻信。2、新桥医院中医科医师王静表示,蜂蜜具有补脾气、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对那些肥胖、大便溏泻者,也就是大便不成形的人要慎用,易使腹胀加重。而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助火伤阴,对那些经常烦热及阴虚内热(如手足心热)的人要忌服。从中医看,蜂蜜、生姜都无美容作用,再说每人的体质不同,中医看病调理重点是辨证,就是要强调个体差异化治疗。专

查看详细

喝生姜水对身体有何利弊?

喝多了上火,姜水的妙用主要体现在如下10个方面:1、口腔溃疡用热姜水漱口,每日2~3次,一般6~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2、每日以姜水代茶饮,可用来预防和治疗牙周炎、咽喉肿疼、龋齿。如果喉咙疼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9次前后便可化解炎症。3、偏头疼发作时,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疼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4、神经衰弱每天早、晚空腹各饮用热姜水1碗,坚持使用可收到补气、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12-17

药材供应

2025-03-31 16:07:13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