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应用上有生用、炒用、酒炒、炒炭的区别,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有一定的差异。生黄芩:偏于清热燥湿,多用于湿热病症,如湿温、黄疸、泻痢、热淋等证,常与滑石、通草、豆蔻、栀子等配伍。酒黄芩:偏于清肺热[8u58药材网www.8u58.com],多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常与半夏、南星、贝母、石膏等配伍。炒黄芩:偏于清热泻火安胎,多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黄芩炭:偏于清热止血,多用于内热旺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咳血、衄血、便血等,常与生地、白茅根、三七等配伍。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还有一定降压、利尿、消炎作用)可以运用于很多疾病但必须中医辩证治疗!
查看详细黄芩叶茶含有黄芩的叶、茎、花,野黄芩甙含量为8.4~10.3%。具有镇静、清火、消炎之功效,饮用黄芩叶茶对顽固性失眠有明显改善作用,睡眠质量得到明显...
查看详细百利黄芪颗粒¥27.60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在中医五行理论中,春季对应的是肝脏,因此,调养肝气对于春季的养生至关重要。黄芪[2]作为补气佳品,在春季生发的季节能够起到一定的补气作用。?野生黄芪是比较常见的补气药,黄芪煎汤或用黄
查看详细(1)叶枯病于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病,开始从叶尖或叶缘发生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逐渐向内延伸,严重的扩散成片。并使叶干枯。防治方法:秋后清理田园,除净带病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2)根腐病栽种2年以上容易发病,往往根部呈现黑褐色病斑慢慢扩大,以致腐烂,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雨季注意
查看详细黄芪具有非常不错的补中益气的作用。除此之外,日常服用之后还具有消肿、利尿、美容养颜以及降低血糖和防治感冒的作用。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所以,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需要配伍不同的其他药材。比如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比如湿热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查看详细指导意见: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这个药汁加大米煮粥。具体的做法如下:第一步,取大约30克黄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动作。第四步,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