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园艺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依色分类。这是我国最早的分类法。宋代刘蒙《菊谱》就是依色将36个品种分为黄17品、白15品与杂色4品。
二、依植株高矮分类。按菊株高矮分为高(1米以上)、中(0.5-1米)、矮(0.2-0.5米)3类。
三、依花期分类。按开花季节不同,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为早、中、晚3类。
四、1982年全国园艺学会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菊花品种分类学术讨论会,将秋菊中的大菊分为5个瓣类、30个花型和13个亚型。现列举如下(亚型从略):
(一)平瓣类:宽带型、荷花型、芍药型、乎盘型、翻卷型、叠球型。
(二)匙瓣类:匙荷型、雀舌型、蜂窝型、莲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三)管瓣类:单管型、羽管型、管盘型、松针型、疏管型、管球型、丝发型、飞舞型、钩环型、缨珞型、贯珠型。
(四)佳瓣类:平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五)畸瓣类:龙爪型、毛刺型、剪绒型。
五、依种型、品种演化次序和栽培、应用进行分类。具体分法如下:
(一)小菊系(在正常栽培状况下花径小于6厘米):
(1)小轮型、(2)小球型、(3)小星型、(4)小桂型。
(二)中、大菊系(自然栽培状况下花径大于6厘米):
1.瓣于花类(舌状花以平瓣为主):
(5)单瓣型、(6)复瓣型、(7)莲座型、(8)翻卷型、(9)球型、(10)卷散型、(11)垂带型。
2.管子花类(舌状花为管瓣):
(12)管球型、(13)管盘型、(14)披散型、(15)松针型、(16)舞环型、(17)珠管型。
3.桂瓣花类(简状花呈托桂状):
(18)托佳型。
4.畸形花类(小花密生毛刺及先端开裂若龙爪等):
(19)毛刺型、(20)龙爪型。
六、依菊花品种对短日照的不同反应分类。将菊花品种分为极敏感品种(遮光到现蕾为15-19天)、较敏感品种(遮光到现蕾为20-24天)、敏感品种(需25-29天)、不敏感品种(需30-34天)和极不敏感品种(需34天以上)。
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凉,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
花期最低夜温17℃,开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阳光,但也稍耐阴。较耐子,最忌积涝。喜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轻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长,而以PH6.2-6.7较好。忌连作。
秋菊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适于花芽发育。但品种不同对日照的反应也不同。有营养繁殖与种子繁殖两法。
菊花种子在10℃以上缓慢发芽,适温25℃。2-4月间稀播,在正常情况下当年多可开花。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通常以扦插繁殖为主,其中又分芽插、撤枝插、叶芽插。
芽插:在秋冬切取植袜外部脚芽扦插。选芽的标准是距植株较远,芽头丰满。芽选好后,剥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插床粗砂中,保持7-8℃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
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为插穗,插后善加管理。在18-21℃的温度下,多数品种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移苗上盆。露地插床[8u58药材网www.8u58.com],介质可用园土加1/3的荟糠灰。在高床上搭芦帘棚遮荫。全光照的插床,如有自动喷雾设备,不需遮荫。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1张带腋芽的叶片插之。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
分株: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桓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态带根分开,另植盆中。嫁接:为使菊花生长强健,用以做成"十样锦"或大立菊,可用黄篙或青篙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采篙种,冬季在温室播种,或3月间在温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时移于盆中或田间,5-6月间在晴天进行劈接。压条:仅在繁殖芽变部分时,才用此法。
组织培养: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菊花,有用材料少,成苗量大,脱毒、去病及能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等优点。培养基为Ms+6BA=(6-节基嗓吟)l毫克/升(萘乙酸)0.2毫克/升,pH5.80用菊花的茎尖(0.3-O.5mm)、嫩茎或花蕾(直径),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种。室温26℃,每日加光8小时(勒克司)。经l-2个月后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再过l-2月,分化出绿色枝芽。再将分化出来的绿色芽转移到毫克/升培养基上,约1个月后可诱导生出健壮根系。又培养1个月,可种于室外。按原来培养液的半量浇灌,这是试管苗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