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只有甘松,没有川松。
甘松,别名香松、甘松香。
中药中只有甘松,没有川松。
甘松,别名香松、甘松香。
中药中只有甘松,是没有川松的甘松拼音名:英文名: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或阴干。【性状】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鉴别】本品粉末暗棕色。石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偶见长条形,单个或成群,直径33~64μm,长可至200μm或更长[8u58药材网www.8u58.com],壁甚厚,无色,胞腔狭小。梯纹或网纹导管,直径7~40μm,小型梯纹导管成束,其旁有时可见细长的木纤维。木栓细胞多为不规则多角形,壁暗棕色,较薄,内含黄色至棕黄色挥发油。基生叶残基碎片较多,细胞呈长方形或长多角形,淡黄色至棕色,直径20~31μm,长50~90μm,壁呈念珠状增厚。另一种碎片细胞呈长条形,长可达200μm,壁有时呈念珠状增厚。【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用法与用量】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干松应该是笔误,中药中的是甘松
配方1.草寇2.白芷3丁香4山萘5八角6香籽7茴香8五加皮9千里香10毛桃11山楂12草果13只壳14木丁香15香毛草16香叶17香果18香砂仁19木香20肉桂21红寇22甘草23荜拨24良姜25白寇26当归27甘松28陈皮29玉果30桂枝二、药材起什么作用,大家对照下上面的看看那些药材用上去了1.出香味(15钟)香叶、香果、香籽、茴香、玉果、草果、丁香、八角、肉桂、陈皮、甘松、花椒、五加皮、千里
查看详细非要代替的话可以用筚拨代替,两者都是性温.入脾胃经,都有行气温中的功效,还都可以入调味品做香料.甘松的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筚拨的功效:温中散寒止痛,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泄泻。
查看详细镇静作用。根据药理学研究来看,这味有奇怪味道的甘松具有想象不到的药物疗效,经过现代药物萃取提纯的新技术发展,将甘松有效药理成分提取出来发现,甘松的根及根茎主要含马兜铃酸和甘松酮的有效成分。甘松酮是一种重要的中枢镇静药物,其功效可以用来是小动物产生安眠药一类药物的镇静作用,而且还发现甘松中的甘松酮能够用来控制心脏异常起搏点的电位激动,起到控制心率的作用。扩展资料甘松味道辛、甘而性温和,能够入脾经和胃
查看详细甘松·中药材概述:本品为败酱多年生草本甘松.或匙叶甘松.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季采挖,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别名:香松、甘松香药性类别:暂未分类性味与归经:味辛、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用法与用量:煎汤,3-6g。外用适量。气虚血弱者慎用。贮藏:置干燥阴凉处。临床应用:1.甘松汤(《本草纲目》)治脚气:甘松、荷叶、蒿本格等分。煎汤外洗。方中甘
查看详细干松应该是笔误,中药中的是甘松甘松甘松甘松拼音名:英文名: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65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C.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或阴干。【性状】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
查看详细现在回答您提出的问题.甘草和甘松在一起煎中药是否可以?首先告诉您是可以的.甘松:{药性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临床应用}脾胃气滞,腕腹疼痛.配理气药物,如香附,沉香.甘草:{药性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心经.{功能}益气补种,润肺止咳,泻火解毒,缓急止痛.{配伍应用}甘草主要用于补中益气较盛,甘松主要用于理气止痛,醒脾胃.腕腹疼痛.两药相配,一补,一
查看详细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