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牡丹皮,它可不是牡丹的花朵,而是牡丹花朵根部的表皮,是一种中医在活血散瘀、抗菌消炎、增强身体免疫力上常用到的中药材,又叫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等等。别看它是植物的表皮,实际上它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像煲汤、炖食物时都可以加入一些牡丹皮,整体调理功效也是很好的。
牡丹皮的营养价值
四川尚产一种茂丹皮,为茂纹牡丹。云南所产的云南丹皮,则为黄牡丹和云南牡丹的根皮。
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尚含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味苦、性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
牡丹皮的做法
牡丹皮地骨皮炖老鸽
材料:牡丹皮、地骨皮各15克、老鸽1只、生姜3片。
烹制:中药浸泡、洗净;老鸽宰洗净,与生姜一起放入炖盅,加入热开水1000毫升(约4碗量),加盖隔水炖约两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2人量,或1人1日分2~3次进饮。
功效:牡丹皮、地骨皮均为清热类的中药,分别为牡丹和枸杞的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和清肺降火的功效。合而炖老鸽,虽带有清香的中药气味,但汤味醇香可口,有滋补肝肾、益气理血的功效,为春日女性调养的药膳汤饮。
牡丹皮的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牡丹皮的食用禁忌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②《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④《日华子本草》:"忌蒜。"
牡丹皮的相关配伍
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热,凉血而除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阴中虚热,益阴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药合用,可加强退热除蒸作用[8u58药材网www.8u58.com],故凡阴虚血热所致的午后潮热、两颧发红、手足心热、骨蒸烦躁等,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
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热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凉中又具养阴之力,二药相须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加强药力,提高疗效,使凉血而兼散瘀,清热又可宁络,并有一定的养阴之力。临床主要用于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出现高热、舌绛口渴、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
配赤芍:二药皆有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泻心经之火,长于清热凉血,善治血中结热;赤芍偏清肝经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较佳,善治脉中瘀滞,二药合用,凉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皮肤发斑等血证。
配栀子:丹皮味苦而微辛,为血中气药;栀子性味苦寒,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郁火,并有一定的凉血作用,辛以散结,寒以清热,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二药合用,一走气分,一入血分,有气血两清之功。临床多用其清泄肝热,对于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等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