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功能?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0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公元前144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主要出口国。青海出产的大黄又是全国大黄中的优良品种,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高和疗效佳驰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达50万公斤。历史上西宁长期是青海全省大黄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黄又称“西宁大黄”。大黄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藏语叫“君木扎”。青大黄生长于海拔米的高寒地带,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土壤。茎直立且中空,茎节膨大,平滑无毛,叶似蓖麻,每年4月发芽,6月抽茎,7月开花,9月结籽。青海大黄共有7种,其中最为名贵且产量特高的:一种是掌叶大黄,叶面呈手掌形状,茎高105-3米,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叶片深裂成鸡爪状,也叫鸡爪大黄,花淡黄色。这两种大黄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

黄南五州分布较多,五十年代最高年产量达到80万公斤。现在果洛州人工栽培大黄面积已达4万亩,年产量50万公斤。其它地方亦栽培很多。

大黄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同时也是藏医、蒙医常用的良药。大黄以其根茎入药,根茎肥大粗壮,呈萝卜形,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黄色,故名为“大黄”。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据药理实验,大黄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火凉血、利胆退黄、行瘀破积、降压止血之功效。大黄还可以作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料。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种植。青海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

将军之药——大黄

如果说中医学理论是世界医学宝库里的一笔瑰丽的财富,那么中药材便是这笔财富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应许多读者朋友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陆续为大家介绍一些目前应用得较为广泛的中药材。现在,就让我们的专家带领大家进入这神奇的中药材世界。

大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因其色黄,故名。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千金方》称大黄为锦文大黄;《吴普本草》称大黄为黄良、火参、肤如;李当之《药录》称其为将军;而《中药材手册》则称之为川军。

功能主治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喉痹、牙龈肿痛、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

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为多用途的常用中药。现代临床报道大黄可用治急腹症、消化道溃疡、胃炎及急性菌痢、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肠伤寒、外科手术后腹胀、急性肝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脂异常症、肥胖症、各种出血、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闭经、排卵功能失调、外阴溃疡、宫颈糜烂、烧伤、冻伤、带状疱疹、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抗凝状态、糖尿病肾病、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脐炎等等。

毒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黄也不例外。其主要副作用是,服用过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另外,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

配伍特点

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用大黄治疗便秘,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通过不同的配伍,可治不同类型的便秘,如与人参黄芪等同用,可治疗气虚便秘;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可治疗血虚便秘;与麦冬天冬等同用,可治疗阴虚便秘;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可治疗阳虚便秘;与木香槟榔等同用,可治疗食积、气滞便秘。

增效减毒,是中医配伍用药的精髓,首载于《伤寒论》的麻仁丸,便是运用了这一中医理论的精髓。麻仁丸是由大黄与枳实厚朴、芍药、杏仁、麻仁同用的复方泻下药,是治疗热结津枯、肠燥便秘的首选药物,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长盛不衰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中的璀璨明珠之一。

禁忌人群

大黄其性苦寒,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弱者慎用;另外,大黄其性沉降,且善活血化淤,故孕期、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大黄治病便方二例

方一:大黄牡丹皮汤(选自《金匮要略》)

方药:大黄10克,冬瓜仁6克,牡丹皮2.5克,芒硝7克,桃仁2.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属湿热内蕴者,亦可用于治疗女性附件炎、盆腔炎、输卵管结扎术后感染属淤热结聚者。

方二:治经行口渴方

方药:黄芩10克,大黄3克。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主治:妇女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口咽干燥,口渴难忍,或饮水不解渴,经净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行口渴”。此方简单易行,适用于由胃热伤经引起口渴的妇女。

大黄(马蹄黄、将军、绵纹大黄)

[药物]为植物蓼科常叶大黄.、鸡抓大黄R..exReg.或南大黄R..的根和根茎。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宁夏、陕西、湖北、云南、贵州等地。

冬初选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地下部分,除去粗皮,切片,晒干或烘干,生用;或酒制[8u58药材网www.8u58.com],蒸熟,炒黑用。

[药化]含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约30%,鞣质约5%。

[药理](1)粗提取物皮下注射,对小鼠肉瘤-37有直接伤害能力;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淋巴肉瘤、乳腺癌及艾氏腹水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癌细胞避孕药直接破坏作用。

(2)大黄中的蒽醌甙能刺激大肠导致排便,另含鞣质具收敛作用,故在产生泻下作用后可出现续发生便秘。

(3)浸剂、酊剂给麻醉兔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酊剂并可使离体兔耳血管扩张。

(4)大黄酚给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

(5)浸液口服有降低血清高胆固醇的作用。

(6)口服大黄蒽醌类,可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排石作用。

(7)能促进胰消化液的分泌,有增强消化的化用。

(8)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大黄酸作用较强。

(9)大黄中的蒽醌类愆生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芦蔡大黄素作用最好。在培养基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呼吸、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及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胆经。

[药效]败毒抗癌、泻热导积、消肿逐淤。

[药用](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白血病大黄、玄参、生地黄大青叶各9克,天花粉6克,蝉蜕、人中黄各4.5克,牡丹皮3克水煎服,日1剂。能使淤热、出血、肿痛等症状消失。宜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率47%。食管癌大黄15克,黄连、黄芩各9克,硇砂1克(兑)水煎服。能使癌肿消除,吞咽顺利。有效率88%。胰头癌大黄、柴胡各9克,生半夏、枸橘叶、过路黄各30克水煎服,日1剂。能使肿痛消失。肝癌大黄、干地黄各15克,庶虫、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桃仁、杏仁各院校克,黄芩、芍药、甘草各6克水煎服。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使肝肿大软缩,延长其生存期。

(2)泻热导积,用于热结积滞:热积便秘大黄、枳实各9克,厚朴6克,芒硝15克水煎为大承气汤,分2次服。亦治热劂痉病。胆石热结大黄6克,枳壳、木香各9克,郁金茵陈各15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为胆道排石汤,对胆石症、胆囊炎疗效好,排降胆管和肝内结石效率提高。

(3)消肿逐淤,用于疮痈淤肿:肠痈肿痞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各9克,冬瓜仁15克水煎服为大黄牡丹汤。有脓当下,无脓当下血。乳痈肿痛大黄、甘草各30克研末,以好酒熬成训,摊纸上,贴肿处,贴时可用温酒调膏,先取10克,第二日当下淤血。皮肤肿痒大黄末3克制成胶囊,早、晚分服,连服1周。亦治慢性荨麻疹。

[药量]煎剂:6~15克(不宜久煎)。丸散:0.2~15克(胶囊、合剂同)。外用:适量。

中药材,清热解毒,可以用来减肥,排毒,泻火等等

大黄(马蹄黄、将军、绵纹大黄)[药物]为植物蓼科常叶大黄RheumpalmatumL.、鸡抓大黄R.tanguticumMaxim.exReg.或南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根和根茎。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宁夏、陕西、湖北、云南、贵州等地。冬初选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地下部分,除去粗皮,切片,晒干或烘干,生用;或酒制,蒸熟,炒黑用。[药化]含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约30%,鞣质约5%。[药理](1)粗提取物皮下注射,对小鼠肉瘤-37有直接伤害能力;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淋巴肉瘤、乳腺癌及艾氏腹水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癌细胞避孕药直接破坏作用。(2)大黄中的蒽醌甙能刺激大肠导致排便,另含鞣质具收敛作用,故在产生泻下作用后可出现续发生便秘。(3)浸剂、酊剂给麻醉兔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酊剂并可使离体兔耳血管扩张。(4)大黄酚给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5)浸液口服有降低血清高胆固醇的作用。(6)口服大黄蒽醌类,可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排石作用。(7)能促进胰消化液的分泌,有增强消化的化用。(8)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大黄酸作用较强。(9)大黄中的蒽醌类愆生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芦蔡大黄素作用最好。在培养基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呼吸、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及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胆经。[药效]败毒抗癌、泻热导积、消肿逐淤。[药用](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白血病大黄、玄参、生地黄、大青叶各9克,天花粉6克,蝉蜕、人中黄各4.5克,牡丹皮3克水煎服,日1剂。能使淤热、出血、肿痛等症状消失。宜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率47%。食管癌大黄15克,黄连、黄芩各9克,硇砂1克(兑)水煎服。能使癌肿消除,吞咽顺利。有效率88%。胰头癌大黄、柴胡各9克,生半夏、枸橘叶、过路黄各30克水煎服,日1剂。能使肿痛消失。肝癌大黄、干地黄各15克,庶虫、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桃仁、杏仁各院校克,黄芩、芍药、甘草各6克水煎服。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使肝肿大软缩,延长其生存期。(2)泻热导积,用于热结积滞:热积便秘大黄、枳实各9克,厚朴6克,芒硝15克水煎为大承气汤,分2次服。亦治热劂痉病。胆石热结大黄6克,枳壳、木香各9克,郁金、茵陈各15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为胆道排石汤,对胆石症、胆囊炎疗效好,排降胆管和肝内结石效率提高。(3)消肿逐淤,用于疮痈淤肿:肠痈肿痞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各9克,冬瓜仁15克水煎服为大黄牡丹汤。有脓当下,无脓当下血。乳痈肿痛大黄、甘草各30克研末,以好酒熬成训,摊纸上,贴肿处,贴时可用温酒调膏,先取10克,第二日当下淤血。皮肤肿痒大黄末3克制成胶囊,早、晚分服,连服1周。亦治慢性荨麻疹。[药量]煎剂:6~15克(不宜久煎)。丸散:0.2~15克(胶囊、合剂同)。外用:适量。

大黄怎么服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应用】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

查看详细

大黄有什么作用?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来自“百度百科”

查看详细

大黄如何进行繁殖?

大黄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有时也可采用子芽繁殖。宜选高寒山地,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不宜选用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因土壤湿度过大,容易引起烂根;可选前茬种过蔬菜或马铃薯的地,不宜选用连作地;施足基肥,每667米2施3000~4000千克,大黄是喜肥作物,叶片大消耗营养也多,需肥量大,如肥料充足,还可多施,作宽1.3~1.5米的高畦。播种期,秋播在8月末至9月初,春播在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8-08

药材供应

2025-04-29 09:46:58
查看更多

种苗价格

2025-04-29 09:46:58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