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有哪些特征?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李先恩)

青蒿(.)别名臭蒿、苦蒿、香青蒿、细叶蒿、草蒿等。为菊科艾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产。以全草入药。全草中含青蒿素、青蒿素Ⅳ、青蒿酮、青蒿醇、青蒿酸及其甲酯、侧柏酮、泽兰黄醇、二甲基泽兰黄醇、东莨菪素、东莨菪甙、香豆素、α-石竹烯、β-石竹烯、γ-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枯醛、(-)-樟脑、β-蒎烯、丁香烯、胺油精及倍半萜衍生物等。味苦,微辛,性寒。有抗疟、清热、解暑的功能。用于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疮痒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40—150cm,有特异香气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初时绿色,老时黄褐色;叶片通常为三回羽状分裂,裂片短而细,先端尖,上面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下面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头状花序多数,细小球形,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片2—3层;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围于外层;内为两性花,雄蕊5,聚药。瘦果椭圆形。淡绿色,种子千粒重0.02—0.048g(图16—18)。

图16—18青蒿形态图

1.植株2.花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青蒿多生长于海拔50—300m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山村附近及丘陵沟谷中,在600m以上地区仅有零星分布。山区丘陵地带较平原分布量大且生长良好,而平原又较滨海平原区分布量多。喜温暖、阳光,忌水浸,不耐荫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松润及排水良好砂质壤土及粘壤土生长良好。在土壤瘠薄或荫蔽而生长密集的情况下,长势较弱,植株矮小,在排水不良的潮湿地带生长差。

种子发芽温度为8—25%,春季播种,3—6天发芽,子叶小,圆形,约12天长出真叶。30天左右,株高约2cm,叶片5—6片,60—80天间在茎生叶腋内始长出侧枝,营养期呈一次总状分枝,花期呈二次分枝。在广州8月上旬花蕾形成,长势茂盛,9月中下旬花盛开,叶逐渐变黄,茎基部的枝叶干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形成,大部分枝叶脱落,10月下旬至11月种子成熟。人工栽培的比野生的植株高大,枝叶茂盛,叶片中青蒿素含量也高。

(二)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1.青蒿根部不含青蒿素,茎部含量甚微,主要含于叶、花蕾、花、果实中。花果中含量稍低于叶,但在蕾中则高达叶中含量的1.5倍。整株叶片的含量随生长期而逐渐增加,花蕾期含量最高,同一株上部嫩叶比下部老叶含量高。

2.不同产地的青蒿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表16—18),其中酉阳的含量是山东的3倍左右。同地生长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植株含量也有差异(表16—19),故大田栽培时注意选向阳地,合理密植,并以南北行为宜。

表16—18不同地区的青蒿种子在厦门种植的青蒿素含量

3.播种期也影响青蒿素含量,在厦门地区,2—3月播种比4—5月播种青蒿素含量高得多(表16—20),故应适当早播。

表16—19生态条件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力较高的砂质壤土及排水良好的环境。将土壤耕翻,平整,去杂草,开沟作畦,畦高20cm,宽1m,畦面东西向,种植行南北向,以利于充分吸收阳光,并施土杂肥或草木灰作基肥。

(二)繁殖方法

1.直播

在采种后至翌年3月份之前(10—15℃)播种为宜,将混合有少许细砂的种子均匀撒播或条播,每亩用种量为50—100g,用细土覆盖(以盖住种子为度)和洒水。

2.育苗移栽

可提前两个月育苗,当苗高5—10cm时移栽,这种方法比较费工,一般生产上不宜采用。

3.自繁

青蒿种子小而多,萌发能力强,且野生适应性强,能在自然条件下大量繁殖,因此可在上年采收时,适当地留下母株,让其自繁自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省工而且产量不低,但鉴于植株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及为了防治病虫害,最好是2—3年轮作一次,以利,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无性繁殖。

(三)田间管理

1.间苗

在苗高4—5cm时进行,保持株距5cm,使其均匀生长。

2.松土、除草、施肥

播种后一个月须作首次松土除草和施肥,以后视情况而定,施肥主要以人粪尿和速效肥为主。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青蒿病虫害较少,偶有根腐病、菌核病、蚜虫为害。

(五)留种

10—11月份种子成熟后,采收晒干或阴干,并过筛、去杂、净种,置通风干燥处保存。

四、采收与加工

在花蕾期采收。青蒿素系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特殊过氧基团,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影响而分解,故采收后须及时切碎晒干,置通风干燥处。据分析,刚采收的青蒿素含量为0.61%,存放一年为0.48%,故不宜久存。

青蒿为一年生草本,株高0.6~2.6米。茎直立,具纵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幼时绿色,老时黄褐色,无毛;叶片通常为3回羽状分裂,长4~6厘米,宽2~3厘米;裂片短而细,宽0.5~1毫米,先端尖,表面深绿色,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背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呈线形,无柄;基生叶在开花时凋谢。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具细软短梗,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的苞片2~3层,无毛,外层卵形,绿色;内层椭圆形[8u58药材网www.8u58.com],边缘膜质,背面中央为绿色。花托长椭圆形,无毛。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围于外层;内为两性花,雄蕊5枚,聚药,雌蕊1个,柱头2裂,呈长叉状开展;花冠长约1毫米,先端分裂。瘦果椭圆形,淡绿色。蕾期6~8月,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青蒿种子发芽温度范围为8~25℃,最适发芽温度为20℃。青蒿种子在低温条件下至少可以保存3年。在2~3月播种,3~6天发芽,约12天长出真叶;30天左右株高约2厘米,叶片5~6片;60~80天间在茎生叶腋内开始长出侧枝,营养期呈一次总状分枝,在花期呈二次分枝。

(李先恩)

青蒿(ArtemisiaannuaL.)别名臭蒿、苦蒿、香青蒿、细叶蒿、草蒿等。为菊科艾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产。以全草入药。全草中含青蒿素、青蒿素Ⅳ、青蒿酮、青蒿醇、青蒿酸及其甲酯、侧柏酮、泽兰黄醇、二甲基泽兰黄醇、东莨菪素、东莨菪甙、香豆素、α-石竹烯、β-石竹烯、γ-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枯醛、(-)-樟脑、β-蒎烯、丁香烯、胺油精及倍半萜衍生物等。味苦,微辛,性寒。有抗疟、清热、解暑的功能。用于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疮痒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40—150cm,有特异香气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初时绿色,老时黄褐色;叶片通常为三回羽状分裂,裂片短而细,先端尖,上面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下面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头状花序多数,细小球形,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片2—3层;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围于外层;内为两性花,雄蕊5,聚药。瘦果椭圆形。淡绿色,种子千粒重0.02—0.048g(图16—18)。

图16—18青蒿形态图

1.植株2.花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青蒿多生长于海拔50—300m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山村附近及丘陵沟谷中,在600m以上地区仅有零星分布。山区丘陵地带较平原分布量大且生长良好,而平原又较滨海平原区分布量多。喜温暖、阳光,忌水浸,不耐荫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松润及排水良好砂质壤土及粘壤土生长良好。在土壤瘠薄或荫蔽而生长密集的情况下,长势较弱,植株矮小,在排水不良的潮湿地带生长差。

种子发芽温度为8—25%,春季播种,3—6天发芽,子叶小,圆形,约12天长出真叶。30天左右,株高约2cm,叶片5—6片,60—80天间在茎生叶腋内始长出侧枝,营养期呈一次总状分枝,花期呈二次分枝。在广州8月上旬花蕾形成,长势茂盛,9月中下旬花盛开,叶逐渐变黄,茎基部的枝叶干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形成,大部分枝叶脱落,10月下旬至11月种子成熟。人工栽培的比野生的植株高大,枝叶茂盛,叶片中青蒿素含量也高。

(二)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1.青蒿根部不含青蒿素,茎部含量甚微,主要含于叶、花蕾、花、果实中。花果中含量稍低于叶,但在蕾中则高达叶中含量的1.5倍。整株叶片的含量随生长期而逐渐增加,花蕾期含量最高,同一株上部嫩叶比下部老叶含量高。

2.不同产地的青蒿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表16—18),其中酉阳的含量是山东的3倍左右。同地生长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植株含量也有差异(表16—19),故大田栽培时注意选向阳地,合理密植,并以南北行为宜。

表16—18不同地区的青蒿种子在厦门种植的青蒿素含量

3.播种期也影响青蒿素含量,在厦门地区,2—3月播种比4—5月播种青蒿素含量高得多(表16—20),故应适当早播。

表16—19生态条件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力较高的砂质壤土及排水良好的环境。将土壤耕翻,平整,去杂草,开沟作畦,畦高20cm,宽1m,畦面东西向,种植行南北向,以利于充分吸收阳光,并施土杂肥或草木灰作基肥。

(二)繁殖方法

1.直播

在采种后至翌年3月份之前(10—15℃)播种为宜,将混合有少许细砂的种子均匀撒播或条播,每亩用种量为50—100g,用细土覆盖(以盖住种子为度)和洒水。

2.育苗移栽

可提前两个月育苗,当苗高5—10cm时移栽,这种方法比较费工,一般生产上不宜采用。

3.自繁

青蒿种子小而多,萌发能力强,且野生适应性强,能在自然条件下大量繁殖,因此可在上年采收时,适当地留下母株,让其自繁自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省工而且产量不低,但鉴于植株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及为了防治病虫害,最好是2—3年轮作一次,以利,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无性繁殖。

(三)田间管理

1.间苗

在苗高4—5cm时进行,保持株距5cm,使其均匀生长。

2.松土、除草、施肥

播种后一个月须作首次松土除草和施肥,以后视情况而定,施肥主要以人粪尿和速效肥为主。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青蒿病虫害较少,偶有根腐病、菌核病、蚜虫为害。

(五)留种

10—11月份种子成熟后,采收晒干或阴干,并过筛、去杂、净种,置通风干燥处保存。

四、采收与加工

在花蕾期采收。青蒿素系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特殊过氧基团,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影响而分解,故采收后须及时切碎晒干,置通风干燥处。据分析,刚采收的青蒿素含量为0.61%,存放一年为0.48%,故不宜久存。

黄花青蒿什么时候采收采哪一段最佳?

青蒿1)最佳采收时期是生长盛期至花期之前,此时青蒿素含量最高。2)青蒿不同组织中青蒿素含量为:新叶(叶龄7d)>老叶(叶龄21d)>根>茎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新叶青蒿素最高含量为5.821mg/g,老叶4.269mg/g,均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根、茎组织已无提取价值。黄花黄花菜花蕾采摘对时间要求很严。干制黄花菜花蕾标准采摘时间:花蕾黄绿,紧实饱满,有光泽,长到本品种应有程度,花

查看详细

青蒿有哪些药用价值?

青蒿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全草中含青蒿素、青蒿素Ⅳ、青蒿酮、青蒿醇、青蒿酸、香豆素、α-石竹烯、β-石竹烯、丁香烯、胺油精及倍半萜衍生物等。味苦、微辛,性寒。有抗疟、清热、解暑的功能。治疟疾、肺结核潮热、中暑、夏令感冒、皮肤瘙痒及灭蚊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一年收获。青蒿的适应性强,可在各种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中生长。但适宜生长在海拔50~300米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山村附近及丘陵

查看详细

青蒿生长在什么地方?

我们这里到处都长,公路边,田梗旁,桩稼地里,房前屋后,哪里都是,夏天有人收干青蒿,好像是5块1斤,没事的老头老太太割了晒干卖钱。

查看详细

青蒿与米米蒿子是否同一植物?

青蒿与米米蒿子不是同一种植物。青蒿(学名:.-Ham..Hort.Beng.)是菊科蒿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茎单生,高可达150厘米,上部多分枝,下部稍木质化,叶片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叶柄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外层总苞片狭小,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花冠狭管状,花柱

查看详细

青蒿白薇汤是那几味药?

处方白薇2钱,蒌仁3钱,橘红1钱,杏仁2钱,象贝2钱,丹皮5钱,桑白皮2钱,青蒿1钱,竹茹1钱,浮石3钱,雪梨3片。功能主治肺胃痰热,壅于膈上,身热咳嗽,气粗痰鸣,口干作渴。

查看详细

青蒿和白蒿的药效一样吗?

不经相同,都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青蒿:青蒿适合人群脾胃虚寒者慎服。青蒿食疗作用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胆、肾经,芬芳清冽,透内内外。具有清热退蒸,清暑截疟,除湿杀虫的功效。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青蒿食物相克青蒿和一些食物是不可以一起吃的,会出现副作用。当归也是很珍贵的中药材,它的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和青蒿一起食用是不利于健康的,所以大家要注意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0

药材供应

2025-04-30 03:00:52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