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鞭草又叫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凤颈草、紫顶龙芽草、野荆芥。全草含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根和茎种含水苏糖,叶种含腺苷和B—胡萝卜素。药性:味苦,性寒,归肝、脾经。
2、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方形,节及棱上被硬毛。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卵圆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数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明显的粗锯齿,两面均被硬毛,尤以下面脉上为多。穗状花序细长,顶生或腋生;每朵花下有l枚卵状钻形的苞片;花萼管状,膜质,5齿裂;花冠管状,淡紫色至蓝色,5裂,近二唇形;雄蕊4枚,着生于花冠管中部,2强,花丝短;子房上位,4室。蒴果长圆形,外果皮薄,成熟时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11月。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的多年生草本。别名: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鹤膝风、苦练草、退血草、铁马莲、铁扫手、疟马鞭、土荆芥、红藤草等。全草含马鞭草甙、鞣质、挥发油、β-胡萝卜素等。马鞭草味苦,性微寒,归肝、脾两经。马鞭草具有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功能,主治经闭痛经、疟疾、痈肿、水肿、热淋等。
在基督教中,马鞭草被视为是神圣的花,经常被用来装饰在宗教意识的祭坛上。此外,在过去一般人认为疾病是受到魔女诅咒的时代里,它常被插在病人的床前,以解除魔咒。在古欧洲[8u58药材网www.8u58.com],它被视为珍贵的神圣之草,在宗教庆祝的仪式中被赋予和平的象征。在文艺作品中对吸血鬼有克制作用。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四方形,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棱和节上被短硬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2~8厘米,宽1.5~5厘米,3~5深裂,裂片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齿,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花夏秋开放,蓝紫色,无柄,排成细长、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膜质,筒状,顶端5裂;花冠长约4毫米,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无毛,花柱短,顶端浅2裂。果包藏于萼内,长约2毫米,成熟时裂开成4个小坚果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马鞭草(英)erb别名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isL.的地上部分。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通常高30~80cm。茎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叶对生,卵形至短圆形,长2~8cm,宽1~4cm,两面有粗毛,边缘有粗锯齿或缺刻,茎生叶无柄,多数3深裂,有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开花时通常似马鞭,每花有1苞片,苞片比萼略短,外面有毛;花萼管状,5齿
查看详细马鞭草(拉丁学名:isL.),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蓝紫色,无柄,花萼膜质,筒状,花冠微呈二唇形,花丝极短;子房无毛,果包藏于萼内,小坚果。花果期6-10月。 马鞭草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
查看详细【植物名】马鞭草。【别名】疟马鞭、铁马鞭。【形态特征】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主根木质,旁生多数须根,黄白色。茎四方形,高30~120厘米。有展开的分枝,绿色,幼时棱与节上有毛。叶对生,暗绿色,两面均有粗硬毛,倒卵形至长卵形,上缘有粗齿深裂,正面有皱纹,基生叶有柄,茎生叶无柄。穗状花序细长,顶生或腋生,唇形花,浅蓝色,密生成细长花序,形如马鞭,故名马鞭草。果实小,长圆形,6~8月开花(图22)
查看详细铁马鞭草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查看详细马鞭草又叫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凤颈草、紫顶龙芽草、野荆芥。全草含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根和茎种含水苏糖,叶种含腺苷和B—胡萝卜素。药性:味苦,性寒,归肝、脾经。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查看详细市场不看好。马鞭草,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isL.的干燥地上部分。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的功效。用于瘕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