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区域的生态条件
平贝母分布地域较广,东北三省均有零散分布。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山脉,东经123°~135°,北纬40°~48°范围内湿润的山脚坡地阔叶林带及河谷两岸,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产地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20~17℃,7月份平均气温为20~23℃;温度年较差为40℃左右,终霜期5月中、下旬,初霜期9月中、下旬,无霜期110~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50~100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3个月。平贝母多生长在土层较厚,质地疏松,结构良好,富含腐殖质棕色森林土或山地黑钙土上。土壤含水量多在20%~30%左右。
(2)物候期与温度关系
①种子出苗期。种子成熟后当年播种并不出苗。在完成形态后熟后尚需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于第二年4月中旬方能出苗。出苗所需温度大约为3~5℃左右。
②鳞茎出苗期。吉林省、黑龙江省为4月1日至4月5日出苗;辽宁省在3月28日至4月1日出苗,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苗所需温度为2~4℃。
③展叶期。一般为4月上旬至4月中旬。此时温度为3~5℃。
④开花期。平贝母在越冬芽分化过程中就已形成明显的茎、叶、花蕾,因此出苗后便顶着花蕾生长,直到5月上旬,当温度达到10~14℃时开始开花,花期7~15天。
⑤结果期。由开花、结果到果实成熟约需1个月左右时间,于6月上旬至6月中旬陆续成熟。此期日平均温度约为17~19℃左右。
⑥枯萎期。5月末至6月上旬,当日平均温度达20℃左右时,地上植株便进入枯萎期,此时便可以起收作货或移植。
⑦更新芽分化期。8月上旬以后气温逐渐开始下降,更新芽便开始迅速分化,至10月上旬更新芽已形成,高1~1.5厘米,同时形成新根和子贝。
(3)生长发育规律
平贝母从种子播种到开花结果需5~6年时间,期间经过四个生长发育阶段。
①“线形叶”阶段。种子采收后,于当年7月份播种,于9月份伸出初生根,至第二年6月上旬苗枯为止,只生长一片线形叶,叶片先端常弯曲成半环状,长约5厘米,宽约0.05~0.1厘米,基部具明显叶柄,深入土中与圆球形小鳞茎相接;鳞茎很小,直径约0.2厘米左右,鲜重0.025克。
②“鸡舌头”叶阶段。2~3年生平贝母仍是一片叶,但比第一年宽。二年生叶长10厘米以上,宽约0.3厘米;地下鳞茎开始膨大,直径可达0.4厘米左右。3年生为披针形叶,长10~15厘米,宽0.4~1.0厘米,地下鳞茎如玉米粒大小,鲜重0.9克左右。因此,阶段植物形态状如“鸡舌头”[8u58药材网www.8u58.com],故名之。
③“四平头”阶段。4~5年生植株开始形成明显的地上茎,高约8~20厘米,叶为披针形,长8~10厘米,宽0.6~0.8厘米,无柄,3~9片叶互生,上部叶较密,状如十字,故名之。此期鳞茎迅速膨大,扁球形如榛粒大小,直径可达1~1.5厘米,鲜重约0.8~1.5克左右。
④“灯笼杆”阶段。5~6年生后开始开花,株高可达30~60厘米,中下部叶轮生,上部叶互生或对生,先端叶呈卷须状,叶腋生出1~3朵钟形花,颇似灯笼杆,故名之。地下鳞茎扁圆盘状,直径约1.5~2.5厘米,鳞茎重约3~6克,鳞茎大量形成子贝,通常10~30个不等。此阶段为平贝母成龄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均已齐备,既可采收种子播种,又可收获鳞茎加工入药。七年生植株的新鳞茎开始减小,其重量也相应减轻。九年生的植株,可能不形成新鳞茎而只形成一些小子贝。
(4)种子生理特性
平贝母果实成熟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仅在种子先端钝尖处有少数未分化的胚原细胞。采种后随即播种,当湿度为30%~40%,温度降至20℃以下时,胚原细胞方开始分化,逐渐形成线形胚,此期约经60~80天,称为胚后熟期。当种子层土温降至10℃左右时,线形胚充满种子,下胚轴迅速伸长,种子萌发。胚根从种子尖端种孔伸出,至结冻前,初生根长可达2厘米以上。由于平贝母种胚有上胚轴生理休眠特性,当年并不发芽出土。经过晚秋或早春一定的低温阶段,待翌年4月初,温度达2.5℃以上时开始生长;于4月15日至4月20日,气温达6℃以上时,第一片叶出土。由此可知,低温是平贝母种子上胚轴发育的主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