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僵蚕和僵蚕区别药性一样吗?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炒的跟生的当然不一样。您想想家里炒菜菜就知道了,生的跟熟的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而且药性也会多少发生点改变。

葛根粉葛是一味药两个名字,有解肌开阳、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作用。

半夏跟法半夏都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也都有毒性。但确实是两味中药。

全蝎颗粒与全蝎的药性是一样的,不过用量您要注意了,颗粒1克相当于饮片的3克。按照药典,全蝎的用量应该是2-5克。

1、僵蚕,味咸、辛,气腥,性平,归肝、肥、胃经。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生品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抽搐、风疹瘙痒、肝风头痛等。比如治疗惊痫抽搐口眼歪斜的牵正散就是用的生品僵蚕。

僵蚕麸炒之后疏风解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并且僵蚕经过麸炒后,虫体表面的菌丝和分泌物有助于被除去,腥咸的不良气味也得到了矫正,便于粉碎,便于服用。另外,还可以避免个别体质服用生品僵蚕所导致的过敏现象,所以,药房给您抓的炒僵蚕虽然药力不如僵蚕那么猛劲,但服用还是方便安全的,因此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以放心服用。

2、粉葛是葛根的别名,二者实为同一物质,没有任何差别。

3、姜半夏和法半夏皆为中药半夏的炮制品。但二者的炮制工艺却不相同。

(1)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另取生姜品煎汤,加白矾与与半夏共煮至透心,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2)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适量石灰水配制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在12以上,至切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能化痰止咳、消肿散结。生品半夏具有毒蛋白,能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用,多外用。半夏经炮制后毒性降低,可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的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而法半夏偏于祛除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用于痰多咳逆,痰饮眩悸等。

4、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等病。中医认为“虫类搜风”,所以给中风的患者治疗时多在其处方中加入一些虫类中药,以达到可熄风止痉和通络止痛的目的。目前一些中药房出售的全蝎是配方颗粒,这与全蝎中药材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比如全蝎颗粒1包是1克,相当于饮片的3克,而按照药典的规定,全蝎的安全剂量是成人每次用量为2-5克,所以在服用的时候应注意剂量的大小,以免引起中毒。

炒僵蚕和僵蚕的药性不一样。

【药材来源】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僵菌致死的蚕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米泔制(《雷公》)。唐代有炒制(《千金》)、熬制(《千金翼》)。宋代增加了姜汁制(《博济》),面炒制(《脚气》),酒炒、灰炮(《药证》)。

麸炒、蜜制、盐制(《总录》),油制(《朱氏》)等方法。明代出现了醋制(《普济方》)的记载。清代增加了糯米炒(《尊生》)、制炭(《备要》)、红枣制(《全生集》)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僵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干。

2.麸炒僵蚕:取麸皮撒在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净僵蚕,拌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僵蚕每100kg用麸皮10kg。

【饮片性状】僵蚕为圆柱形,多弯曲皱缩[8u58药材网www.8u58.co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麸炒僵蚕表面黄色,腥气减弱。

【药材来源】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僵菌致死的蚕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米泔制(《雷公》)。唐代有炒制(《千金》)、熬制(《千金翼》)。宋代增加了姜汁制(《博济》),面炒制(《脚气》),酒炒、灰炮(《药证》)。麸炒、蜜制、盐制(《总录》),油制(《朱氏》)等方法。明代出现了醋制(《普济方》)的记载。清代增加了糯米炒(《尊生》)、制炭(《备要》)、红枣制(《全生集》)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僵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干。

2.麸炒僵蚕:取麸皮撒在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净僵蚕,拌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僵蚕每100kg用麸皮10kg。

【饮片性状】僵蚕为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麸炒僵蚕表面黄色,腥气减弱。

【质量标准】僵蚕杂质不得过3.0%,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0.0%。

【炮制目的】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经、肺胃经。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生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抽搐,风疹瘙痒,肝风头痛等症。麸炒后疏风解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等症。

【应用选择】

1.生用

(1)惊痫抽搐:常与全蝎、蜈蚣、白附子等同用,能增强祛风解痉的作用,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风疹瘙痒:常与蝉衣,地肤子薄荷等同用,具有疏风止痒的作用,用于风邪客于肌表,风疹瘙痒等症。

2.制用

(1)咽喉肿痛:常与桔梗、甘草、荆芥等同用,具有疏风利咽的作用,用于风热上壅,咽痛喉痹,中风发音,语音不出,如六味汤(《喉科指掌》)。

(2)痰热久咳:常与半夏、麝香、滑石等同用,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目赤,头目眩晕,痰唾稠浊,关节疼痛,如八风丹(《圣济总录》)。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单炒、米泔水洗、酒炒、姜炙、姜蒸、甘草水制等。

2.文献摘录“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炒令黄色,拭去蚕上黄肉毛,为末”(《证类》)。“凡使白僵蚕,须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有毒不可用……蚕自僵死,其色自白,云以盐度误矣……用白色而条直,食桑叶者佳”(《指南》)。

【总结】僵蚕从刘宋时代开始使用辅料和不同的方法炮制。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数是麸炒法,也有用清炒法的。僵蚕气味腥臭,表面被有菌丝。炒、熬、炮、焙等不加辅料制法,对僵蚕均能起到矫臭矫味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去除其表面的菌丝并易于粉碎。其中炒法至今仍在使用。

在僵蚕的加辅料制法中,以姜为辅料的炮制法能增强化痰散结作用;醋浸法能增强祛风定惊的作用;盐炒法则能增强化瘰疬痰核的疗效。其他加辅料制法,如麸炒、米泔浸焙、糯米炒、面炒、蜜炙、油炒、酒炒等,其作用主要是矫味矫臭,以免伤患者的胃气,从而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其中酒炒法还能行药势,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现应用较普遍的加辅料制法是麸炒法和姜炙法,其他方法也值得研究。

惊风抽搐,中风面瘫用炒僵蚕是对的,疗效更好。

僵蚕的功效是什么?

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1、炒僵蚕的功效与作用炒僵蚕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次还含有氨基酸、铁、铜、猛、铬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僵蚕入人体肝经和肺经,具有熄风止痉以及化痰定惊的作用,可用于癫痫、惊风的治疗。需注意,炒僵蚕内服时可导致过敏,出现过敏性皮疹,停止服用后皮疹可消失。偶尔,服用

查看详细

僵蚕药用多了会造成什么结果?

僵蚕多服会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僵蚕。僵蚕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由于僵蚕有抗凝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凝血机

查看详细

僵蚕有什么作用?

僵蚕,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等症。1.息风止痉僵蚕咸辛平,入肝、肺经,既能够息风止痉,又能够化痰定惊,对于惊风、癫痫伴有痰热者效果好。2.祛风止痛僵蚕味辛,入肝、肺二经,具有祛外风、散风热

查看详细

僵蚕怎么吃没有毒性?

僵虫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全虫。一、功效僵蚕辛咸平。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头风、喉风、喉痹、瘰病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二、产新时间,加工、炮制及药材质量产新时间:僵蚕为家养,一般全年分三次产新。因产新季节不同,分春蚕、夏蚕、秋蚕三种。加工、炮制: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置干燥处。药材质量: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为玻璃状者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0

药材供应

2025-04-09 02:21:36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