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卷中:大黄甘草汤【处方】大黄12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摘录】《金匮要略》卷中页首《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大黄甘草汤【处方】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功能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页首《张氏医通》卷十五:大黄甘草汤【处方】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功能主治】痘为痰闷,不得发出。【用法用量】水煎频服。不应,更服。【各家论述】《金匮》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页首《医方集解》:大黄甘草汤【处方】甘草黑豆汤加大黄。【功能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摘录】《医方集解》页首《金匮》卷中:大黄甘草汤【处方】大黄4两,甘草1两。【功能主治】食已即吐者。【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8u58药材网www.8u58.com],分温再服。【各家论述】《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临床应用】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甘草的功效作用包括可以治疗咳嗽,胃溃疡,口腔溃疡,回肠炎,漏肠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那么,甘草和金银花一起泡水可以吗?有哪些效果?首先,甘草的功效作用包括可以治疗咳嗽,胃溃疡,口腔溃疡,回肠炎,漏肠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如今,甘草提取物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式,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这也是甘草有甜味的原因所在。而且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
查看详细一般入药时甘草即指的是生甘草,若写上炙甘草那就是炮制过的甘草了,生的和炮制过的药效区别并不明显,但临床治疗心脏病时用的多是炙甘草!其他情况一般用生甘草!
查看详细甘草苷和它的苷元甘草素,属于二氢zhi黄酮类化合物,作用dao是抑制内消化性溃疡。此外甘草的主容要成分甘草皂苷(又叫甘草酸,由于有甜味所以也叫甘草甜素)以及甘草皂苷的苷元甘草次酸属于三萜类化合物,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物活性,临床用于抗炎,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化学式就不给您写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
查看详细甘草生地麦冬金银花菊花可以泡茶喝,各6g,清热凉血,清肝明目,用于咽痛,眼睛不适。
查看详细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甘草缓和前面两者的苦寒药性建议不要长时间喝
查看详细浮小麦、甘草、大枣这三味药性是比较温和的,浮小麦有固表止汗,治疗心专神不宁、失眠属多梦的功效。生甘草调和诸药、兼有泻火功效。大枣补气血、健脾胃。每天三次或者泡水喝。艾司唑仑是处方药,每天睡觉前服用,平时不要服用。睡前温开水服用。中药晚上服用,不能迟于睡前半小时。太迟对睡眠不好。
查看详细正常水杯1~2片就够了,多了味很重,喝几次就不想喝了
查看详细1分=0.372克中医临床及研究都会遇到中药重量单位换算问题,现代的重量单位换算很简单,即:1公斤=2斤、1斤=10两、1两=10钱、1钱=5克、1克=10分克、1分克=10厘克、1厘克=10毫克……但是,古代的量制单位不但与现代的不同,而且各个时期也不相同,这样就给后来的研究、应用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据班固《汉书·律历志》的记载和中国国家计量总局编写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可知:汉1斤=250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