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什么功效?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黄芪,又称为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是比较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这种病情的描述,黄芪具有补气健脾补肾的作用,然后针对于肺脾肾有功效,针对一些气虚的患者,全身乏力,还有月经不调的病人尤其合适。如果要是皮肤清晰的话,可以用点泡点水比较好。

黄芪的主要作用是补气生阳,还附带有固表利水的作用,因为主要是补气的作用,所以常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少,大便稀薄不成型,面色萎黄,疲倦无力,以及肺气虚引起的咳喘。

黄芪可以补气,也能养生和治病。

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医治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指点意见:

补中益气

(1)脾胃衰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同等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而至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而至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黄芪不仅可以制成药物,而且可以添加到饮食中。这也是黄芪浸水的最佳选择。它能很好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黄芪可用于中医认为气虚、气血不足和“中气郁结”的病例。黄芪可用于中医认为气虚、气血不足和“中气郁结”的病例。我个人就是体质虚弱,易疲劳,常感到疲倦,自从用黄芪泡水喝以后,整个人的气色都要比以前好了很多。

乌鸡肉洗干净然后切块,当归和黄芪洗净待用,食材全部加入锅中,加入适当纯净水,文火慢煮,然后食用。一种常见的美食,经常食用可以不错的补气补血、适用于女性朋友,特别是月经阶段出现问题的女性朋友,对失眠多梦、头昏等问题也有着不错的作用。

补气,不过建议服用冲剂形的饮品,因为可以提取黄芪中有效成分之后制成的颗粒,有效成分含量更充足,对药材利用率更高。而黄芪饮片只是单纯地泡水或者煎煮,有效成分溶出量少,药材的利用率低,而且现在很多中药材的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保存不当,药材质量差,所以用黄芪颗粒安全、放心、效果好,还方便,建议市场上常见的比如好好黄芪,效果非常好

黄芪有益气的功效,但作用赶不上人参

黄芪在中医中有益卫固表的作用,就是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而且黄芪在中医中有益卫固表的作用,就是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有些人在天气变化时容易感冒。中药被称为“表不固”,可以用来巩固表面。黄芪可预防感冒的发生。中医有名方,叫“玉屏风散”,有三种药,主要药是黄芪,可以用来治疗感冒。记得小时候,家里只要有人感冒了,奶奶就会去找隔壁的老中医抓上一把黄芪,然后回来给我们煎成汤药,或者是用熬制出来的药水让我们喝下去,不一会的功夫就可以将我们的感冒给逼走,可以说是一绝了。

用黄芪,只需要记住它有补气升阳兼有利水之功就可以了啦。

它的另外那些什么回固表敛汗可以以补气升阳中得出答,至于疮脓之类的又可在利水之能兼有。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它的功用有点特殊;黄芪20g以下一般补益之功皆无为,往往只有行气之能。

黄芪量少行气,量大则补气也。有人个人体质问题,一些人可能服用少量黄芪也有补益之功。

黄芪味甘[8u58药材网www.8u58.com],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应用:1.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以及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若病后气虚体弱,常与大补元气的人参同用,以增加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如参芪膏.若气虚阳衰,畏冷,多与附子同用,如芪附汤.若脾气虚弱,食少泄泻,常与白术同用,以增强健脾益气之功,如芪术膏.对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同用,能增强升阳举陷的功效,如补中益气汤。用于崩漏失血和血虚气弱的病症,以本品与当归配伍,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如当归补血汤.2.用于虚汗证,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同用,如牡蛎散.亦用于虚人感冒、汗出恶风,常以本品配防风、白术同用,如玉屏风散.3.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而不收口,常与当归、川芎、穿山甲同用.如透脓散.若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常与党参、当归同用.4.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常与防己、白术同用。如防己黄芪汤.使用注意:本品升阳助火,内有实热,肝阳上亢,气火上冲或湿热气滞,或阳证疮疡及疮疡初起,或表实邪盛,须当忌用。虚证久服,易助火伤阴,用时宜慎.煲汤注意事项:如果想自己在家煲一锅靓汤,让家人共享口福与快乐,还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料:中药选材时最好选择经民间认定的无任何副作用的人参、当归、枸杞、黄芪山药、百合莲子材料。另外,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温和的汤料。如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如绿豆、海带、冬瓜、莲子等清火、滋润类的中草药;身体寒气过盛,那么就应选择参类作为汤料。水温:冷水下肉,肉外层蛋白质才不会马上凝固,里外层蛋白质才可以充分地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鲜美。下料:肉类要先汆一下,去了肉中残留的血水,保证煲出汤色正。鸡要整只煲,可保证煲好汤后鸡肉的肉质细腻不粗糙。另外,不要过早放盐,盐会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来,也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火候:火不要过大,火候以汤沸腾程度为准。开锅后,小火慢煲,一般情况下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因为参类中含有一种人参皂甙,如果煮的时间过久,就会分解,失去其营养价值,所以,煲参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左右。煲过汤的肉料处理: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黄芪主要的功效是补气升阳,利水消肿;黄芪泡水喝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另外用黄芪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能力,抗肿瘤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生黄芪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炙用益气生血,升阳举陷,为补气要药

情况分析:黄芪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普通中药。其功效很多,首先,黄芪可治气虚盗汗,具有补气的功效。第二,它具有消肿的功效,当您由于阳气不足而引起水肿时,可将其制成汤剂。

黄芪是豆科植物内蒙黄芪的根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味甘性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强心,扩张血管,降血压,调节血糖,促进骨髓造血,抗病毒,保护肝细胞,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若您平时有乏力,精神不集中,气阴两虚,血虚萎黄,小便不利,浮肿等症状,可适当服用黄芪进行调理。

1、增强免疫功能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核白细胞数量显着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率及吞噬指数显着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促进作用服用血浆IgMIgE显着增加全草效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提高空斑形细胞溶血能力具明显碳粒廓清作用增加脾重作用作用理状态存免疫功能低同明显作用黄芪免疫功能低仅增强作用双向调节作用黄芪效F3体外试验显示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完全恢复作用体内物模型试验显示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免疫治疗能种希望物反应调节剂黄芪提高淋巴(白介素2)激自杀伤细胞(LAK)性2、干扰素作用黄芪具增强病毒诱干扰素能力易冒者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仅使冒数明显减少且使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黄芪糖明显抗疲劳作用能显着延氢化松耗竭鼠游泳间增加肾腺素重量鼠种缺氧模型均具显着耐受能力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糖明显耐低温作用能使及虚损鼠抗存间明显延4、促进机体代谢黄芪使细胞理代谢增强能通细胞内cAMPcGMP调节作用完黄芪能促进血清肝脏蛋白质更新蛋白质代谢促进作用能黄芪扶作用另重要面5、改善功能黄芪脏加强收缩作用毒或疲劳衰竭脏强作用更显着表现使脏收缩振幅增排血量增100%黄芪注射液使离体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肌炎患者左室功能定抗律失作用能延效应期所致6、降压作用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或静脉注射于麻醉物(犬、猫、兔)均使血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间短暂降压作用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结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冠脉、椎脉、肠系膜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使血管阻力指数降注入肾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增高提示黄芪肾血管作用与其部位血管同7、保肝作用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保护作用黄芪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定作用与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慢性肝炎临床效率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别92.1%88.5%均比照组优(P0.05)说明单用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理想8、调节血糖黄芪糖具双向调节血糖作用使葡萄糖负荷鼠血糖水平显着降并能明显抗肾腺素引起鼠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低血糖明显影响问健康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黄芪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抑制作用黄芪口腔病毒及流仙台BB1病毒致病作用定抑制作用直接灭作用10、激素作用黄芪具类似激素作用延鼠情期鼠发育良影响11、其黄芪能显着降低家兔血液流变指标其性质与强度丹参注射液相同100%黄芪注射液鼠离体宫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试管内鸡胚股骨促进作用黄芪促进再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作用

名称黄芪功用(1)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用能固表止汗,治虚证自汗、盗汗。炙用能补脾益肺,治疗清气下陷及气虚出血等证。配当归(名当归补血汤)治气血俱虚。配白术、防风(名玉屏风散)治卫气虚弱之自汗不止。配升麻、柴胡,治中气下陷。(2)托毒排脓,利水消肿:用于痈疮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及脾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茯苓。剂量10~15克。大剂是可用至30"120克。补益气血宜炙用;固表、托脓、生肌宜生用

如何种植黄芪?

黄芪的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多采用春播,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约1个月齐苗。黄芪喜日照、凉爽气候,耐旱,不耐涝。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平均气温约8℃时满足黄耆播种的温度要求。平原地区栽培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渗水力强

查看详细

黄芪、白术的功效主治有何异同?

两者都能补气、利水、止汗。所不同者:黄芪能脾、肺双补,白术仅补气健脾;黄芪长于补气升阳,适用于中气下陷,脱肛及脏气下垂者;白术长于健脾除湿,脾虚失运,兼见水湿内停者多用;黄芪甘温,补气之力较强,主治气虚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治水湿内停之证,虽亦以气虚证为主,但湿盛而正虚不明显者,亦可应用;黄芪益卫固表,止汗之力优于白术。

查看详细

如何进行黄芪的播种和育苗?

(1)种子直播①播种时间。黄芪直播时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但春播当年可收获药材。一般播后保持土壤湿润,15天左右即可出苗;秋播在9月,南方当年可出苗,北方新子低温处理,冬季防止冻伤;夏播在6~7月,播后7~8天即可出苗。②播种方法。穴播或条播均可。穴播按行距33厘米、穴距27厘米挖浅穴;条播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沟深1厘米)。播前用菊酯类拌种防地下害虫,并将种子拌适量细沙,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约1

查看详细

黄芪党参和红枣一起煮水喝有什么好处?

黄芪党参和红枣一起煮水的作用为: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身体无力。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衰弱症,尤其是胃肠虚弱、消化及吸收功能不良,有良好效果。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便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

查看详细

中药黄芪是什么颜色最好、为什么?

黄芪简介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huangqi含义为"黄色的头"("")意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要的补药。《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黄芪的功效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

查看详细

黄芪是什么中药?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如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8-06

药材供应

2025-04-27 04:05:26
查看更多

种苗价格

2025-04-27 04:05:26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