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能补气、是不是还能治疗糖尿病?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虽然黄芪的药用价值很高,也常被大家泡水食用,但实际上黄芪在泡水的时候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

俗话说是药就有毒,黄芪配伍其他药材虽然能治疗很多疾病,但是也有很多人不适合服用黄芪。

.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等等的都不适合服用黄芪。也就是说,消化不良,腹部积涨的,身体皮肤有湿疹,虚肥的人,还有就是身体阴虚阳亢的人,比如晚上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发怒上火,虚阳升举(易勃起但无实精者)都不适合服用。

从体质上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

从季节上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阴虚患者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

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1、黄芪与金银花

黄芪补气升阳,益气托毒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能透达,为治疗疮疡肿毒要药。二药补清合伍,补不助热,清不伤正,托毒清解之功显著。疮疡肿毒,疮口久不愈合收口;糖尿病易生疮疖,时发时愈,用治颇宜。慢性肾病,久病气虚,热毒蕴结,肾功能损害,蛋白尿不得消除,二药合用益气扶正,托毒解毒,不伤正不助湿热。慢性肝炎,久病气虚,余热未净,肝功能损害,也宜选用,有益气解毒护肝之效。

.

2、黄芪与山药

黄芪补益脾气。山药益脾气养脾阴固精。二药合用,补不滞气,养不腻滞,共奏益脾气养脾阴之效。此为施金墨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配伍,可降低血糖。治疗溃疡病,辨证选用二药,有补气止血作用,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3、黄芪与当归

黄芪补益脾肺元气,鼓舞气化。当归养血,和血活血。气旺血生。二药合用,补气以生血,气血双调。气血调和,使阴火可敛可降。

4.黄芪与桑叶

黄芪甘温益气,固表止汗,补气摄血。桑叶甘寒清宣,疏解肺卫风邪,清热而宣燥气。《丹溪心法》称之“焙干为末,空心半饮调服,止盗汗”。《本草从新》谓之“止血……止盗汗”。二药甘寒甘温并用,补固清宣并施,补不壅滞,清宣不耗散,相辅相成,共奏固表清宣止汗,益气轻清止血之功。用于各种虚证的自汗、盗汗,气血阴、阳虚所致汗证均可选用。

5、黄芪与白术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健脾利水,主肌表之水湿,主在里之水气。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保护肝肾功能,促进代谢等作用。白术健脾运湿,补脾益气。药理研究证明,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肌力增强,防止肝糖原减少,增加血浆蛋白,纠正血球蛋白倒置等作用。二药合用,能鼓舞脾胃气化,振奋生机,补脾气以化水,运脾气以行水,升脾气以降水,彻表彻里,表里水湿均主。临床用于气虚水湿停滞之肌痹重着、关节痹痛、水肿、假性肢体肥大等的治疗。肾炎肾病水肿属肺脾气虚的常用对药。对消除水肿,消蛋白尿,改善肌体营养状况,增强肌体抗病能力,均有重要作用。用治肝硬化腹水,应大剂量。

6、黄芪与薏苡仁

黄芪补益脾肺元气运毒托毒。薏苡仁清利湿热,解毒排脓,兼能健脾扶正。二药合伍,一以补气扶正为长,一以渗利通行为主,补运托毒,相辅相成,共成益气行水,运毒托毒之功。临床用于慢性肾炎肾病水肿、肝性水肿属脾虚不运者,有消肿、减少蛋白尿功效。肿瘤化疗放疗期间用之扶正解毒,恢复体力,减轻毒副作用。衰弱性疾病用之有振痿起沉疴之效,但须坚持服用才有较好疗效。

7、黄芪与枸杞

黄芪和枸杞子都是很好的保健中药,用黄芪和枸杞来泡水喝,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水平,对于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一定的调养的效果,平时适量喝一些黄芪和枸杞泡水,有很好的滋补功效,有补气血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也有一定的调养和治疗的功效。

黄芪即能补气养血,又能防病、治病、美容和延缓衰老,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调理血压,增强体质,用对了是个好东西,用错了就成了毒。

黄芪能补气,是不是还能治疗糖尿病?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然而黄芪茶的功效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8u58药材网www.8u58.com],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黄芪。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大多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为身体处于一种偏“热”的状态,所以消耗量大,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量也大,容易饿和渴。而黄芪针对的一般是气虚证,或者脾虚或肺气虚为主的病症,所以,和糖尿病的证型一般没有太大冲突。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吃单用黄芪、喝黄芪水,一般没有缓解糖尿病症状的作用,该吃什么药还是得吃什么药。但也没有什么副作用,不会引起血糖突然升高,或者加重阴虚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与黄芪一般不冲突

和高血压一样,在古代,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病的,但是,中医有一个病和糖尿病的症状非常像,就是“消渴”病。

消渴,又叫“消瘅”,其实它的命名就反映了这个病的外在表现——又“消”又“渴”。

消有三消——上消、中消、下消。

上消,表现出来就是非常渴,爱喝水,喝完过一会又渴了——病在肺;中消,食欲亢盛,吃了一顿饭,很快又饿了,但不长肉,还却越来越瘦——病在脾胃;下消,就是兜不住尿,吃了就拉,有时还尿黄、尿浑浊——病在肾。

这与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一致:吃得多、喝得多、尿的多,但体重减少。

糖尿病典型症状

糖尿病是糖代谢出现了问题,造成体内高血糖,一般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中医认为,

糖尿病患者大多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因为身体处于一种偏“热”的状态,所以消耗量大,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量也大,容易饿和渴。

而黄芪针对的一般是气虚证,或者脾虚或肺气虚为主的病症,所以,和糖尿病的证型一般没有太大冲突。(但后面我会讲到有一种冲突的情况)

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吃单用黄芪、喝黄芪水,一般没有缓解糖尿病症状的作用,该吃什么药还是得吃什么药。

但也没有什么副作用,不会引起血糖突然升高,或者加重阴虚的症状。

好的黄芪表面呈灰黄色,切面中央有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的纹理,称为“菊花心”

几种适合喝黄芪的情况

黄芪是一味补气的药材。补什么气呢?主要是补脾气和肺气。

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气虚、气陷的情况,可以酌情考虑用黄芪:

1、免疫力低,容易感冒;

2、一吹风就打喷嚏,流鼻涕;

3、白天经常冒虚汗(那种吃了东西太热出的汗不算);

4、气短,提不上气;

5、腹部有重坠感,脏器下垂,比如胃下垂、脱肛等;

6、身体整体感觉疲惫乏力,伴有头晕。

黄芪泡水

有1种情况,糖尿病患者会用到黄芪

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里面,针对

容易饿

这个症状时,有时候会用到黄芪。

糖尿病病人特别容易饿,如果用山药配黄芪,就不会这么容易饿了。糖尿病病人之所以特别容易饿,是因为脾阴虚,脾阴虚就会有胃热,而邪热不能杀谷,所以吃的东西还没来的及很好的吸收消化,就被排掉了,所以会饿。

此时山药养脾阴就是再好不过的了,再加上黄芪补益脾气,脾就振奋了,容易饿的症状就缓解了。

不过,这种情况,

单用黄芪是无效的,需要配伍养脾阴的药物

4种情况,糖尿病患者慎用黄芪

有一种情况的糖尿病病人,最好不要用黄芪,

那就是阴虚阳亢太过的人

具体表现为热、动、燥等机体功能活动亢进这类特征,比如脉搏快,怕热喜冷,面红,口渴,心烦,手脚心发热,分泌物或者排泄物呈黄、红色,甚至臭味重,大便干,舌红少苔等。

阴虚阳亢人典型特点:爱着急上火

由于糖尿病病人大多属于阴虚燥热,所以也极容易出现典型的阳亢状态,此时,

不宜单独用黄芪泡水喝,会加重上面这一类的症状。

如果一定要使用,也需要请医生综合调理,开出方子,配伍其他药材反佐这黄芪这一作用。

另外,还有3种情况,是要慎用黄芪的,只是这些症状普通人也会有。所以下面的情况,不论是普通人还是糖尿病病人,都不建议

单独使用

黄芪:

1、黄芪是补虚药,所以,只实不虚的人不适合用,什么是有实证的人呢?

实证就是偏阳、热、滞、闭这一类特征,病理产物蓄积,有了不该有的东西的病症

(虚证是没有了该有的东西)。

第一种,表实邪盛。也就是外感病(比如感冒、流感等)中后期,感冒已经得了,畏寒发热、流涕咽痛、肌肉酸痛等典型症状都很明显了,这时再服用黄芪容易“关门留寇”,容易让邪气(病菌)留在体内,不跑出去,这时不适合喝黄芪。

第二种,气滞、湿阻、食积内停等。比如实证和虚证的一个区别是,患处不喜欢被按,虚证则相反,喜按。这种情况就不适合黄芪,本来就实,再一补,容易把邪气补得更盛。

第三种,一些新起的病、突然发病,病势急剧时,多为实证。体质比较壮实的人,得病多为实证。

2、疮疡初起,溃后热毒尚盛时期不宜。

皮肤病刚起,还没有化脓的时候,或者脓破溃了,还有热毒,没有完全解除的时候,是不宜服用黄芪的,这会拉长疮疡恢复的进程,甚至反复发作、恶化。

3、有临床报道称黄芪服用过量可引起头晕、胸闷、失眠等症状,或有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重者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所以刚服用黄芪就出现不舒服的人,就不要再服用黄芪,可能是黄芪过敏人群。

对于某病是否可以用某药的延伸

中药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某一种病,一定不能用,或者一定不能用某一种药,而是要看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病症。

有些病对于某些药单用是禁忌,但是有可能炮制过后,或者与其他药组成了方子,就可以用了。

所以,要有一种整体思维和灵活的思维,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太片面,认为糖尿病一定可以用黄芪,或者一定不能用黄芪,延伸到别的病、别的药,也是一样。

用黄芪粉党参粉当归粉做面膜能去除脸上的黄吗?

祛斑应该选择科学的祛斑方式,并且选择具备正规备案的祛斑产品,但是祛斑只用祛斑产品是不行的。还需要结合自身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来分析如何科学祛斑的。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阳光中的紫外线、环境污染、过度使用化

查看详细

生黄芪有什么作用?

生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生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生黄芪。一般保健或者治疗中使用的黄芪指的都是生黄芪。生黄芪外质土黄色或棕红色,羽状复叶。生黄芪长30~90cm,直径1~3.5cm。注意事项:1、黄芪有止汗的功效,所以无汗者是不适宜服用黄芪,对于热毒炽盛者来说也不宜服用黄芪。2、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

查看详细

黄芪、麦冬、玉竹、北沙参、党参、枸杞、红枣一起?

北沙参,黄芪,玉竹,麦冬可以混着吃的,也可以一起煲汤,滋阴作用的。玉竹、麦冬、沙参、这几味药合用有滋阴安神的作用,可以治疗阴虚导致的失眠、心烦,但是药材虽好,也要对症下药,不过大家知道沙参玉竹麦冬的宜忌人群。沙参玉竹麦冬的适宜人群:1、适宜体质虚弱、免疫力降低的人、阴虚燥热、食欲不振、肥胖的人。2、脾虚便溏者慎服,痰湿内蕴者禁服。3、适宜于阴虚津亏,症见烦渴多饮,消瘦易饥,口干口臭之人食用。4、适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2-03-19

药材供应

2025-04-02 22:16:07
查看更多

种苗价格

2025-04-02 22:16:07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