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除用有性繁殖外,还可以进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遗传性比较稳定,可以保持优良植株的优良特性,是培育优良种苗的有效方法。扦插和分根繁殖取材容易,方法简便,可以推广应用。
(1)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成败的关键在于繁殖季节和取条部位。扦插时间,春、夏、秋三季都可进行扦插繁殖,但以春季5、6月份扦插最好,成活后可于7月份雨季时移栽较容易成活,同时移栽苗有足够时间生长,到冬前已长成大苗,便可安全越冬。7、8月份雨季扦插,常因多雨基质过湿,易造成插条腐烂。
插条应选茎尖半木质化的幼嫩部位,不用任何处理,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而用茎的中、下部扦插成活率较低,既使用激素处理也不理想。扦插基质可用砂、砂掺蛭石或砂质壤土均可。
扦插方法:剪取茎端6~10厘米长嫩茎作插条,把下面2节的叶去掉,保留上面叶片,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扦插于准备好的插床,最好在阴天进行[8u58药材网www.8u58.com],晴天应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扦插,要随剪随插,保持插条新鲜,插后浇水,并搭荫棚(荫蔽度50%~80%)遮荫,每天早晚浇水保湿,但浇水量不宜过大,太湿会引起插条基部腐烂,影响成活,插后40~50天即可出圃,按行株距25~30厘米×15厘米移植于大田。
(2)分根繁殖在收获时注意选高产优质植株,把根剪下供药用,留下根茎部分作繁殖材料用。如冬季挖收,把根茎埋于室内阴凉处,第二年春再分根栽种;如春季收获,则随挖随栽,把根茎分开为若干块,每块都带有几个芽眼,再按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栽于大田,山坡地采用此法栽种成活率较高,栽后同一般管理。
黄芩(),本名“芩”,是为芩草,“芩”字本义为“止血草”。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要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
查看详细麻杏石甘汤:来源于古医书《伤寒论》,能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能够达到清热解表、兼清肺热的功效,又加用鱼腥草、黄芩强化清肃肺热的功效,达到标本兼治(肺热是本,咳嗽是标)的目的。能有效
查看详细黄芩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多年生唇形科植物。其根可入药,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肺火、降血压,主治肺热咳嗽,热病胸闷、发热、热痢、湿热黄疸、痔疮痛肿、内热胎动不安、动脉硬化性高血压。老百姓用其茎、叶经过蒸制等传统工序加工成黄芩茶饮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成为山区人民消暑、待客的主要饮品。
查看详细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酒黄芩-主要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查看详细汉黄芩素由33个原子构成。汉黄芩素,系统命名为:5,7-二羟基-8-甲氧基-2-苯基苯并呋喃-4-酮。黄色针状结晶物,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分子式:分子量:284结构式:汉黄芩素
查看详细宁夏西吉可以种黄苓。由于黄芩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连续高温天气。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士,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忌连作。因此满足上述条件是可以种植的。一、黄苓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