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原植物
1.蒙古黄芪别名:白皮芪(陕西),混其日(蒙药音译)。
多年生草本。主根长而粗壮,条较顺直。茎直立,高40~80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小,宽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mm,宽3~5mm,两端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常比叶长,具花5~20余朵;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8u58药材网www.8u58.com],具5萼齿;花冠黄色至淡黄色,长18~20m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两体(9+1);子房光滑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直径11~15mm,先端有短喙,基部有长子房柄,均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野生或栽培。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
黄芪与当归泡水喝效果最好。黄芪当归茶功效:气血双补,气血虚弱,久病初愈制作方法:(1)黄芪和当归的分量是5:1的比例,如黄芪30克,当归6克。(2)将黄芪、当归“三煎三煮”,然后将三次煮好的水倒在一起喝。(一般药店买的药煎两次就好了。)注意:阴虚火旺,瘦弱的人尽量少喝当归黄芪茶。感冒病人,经期的女性不能喝当归黄芪茶。
查看详细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炒栀子,凉血止血。
查看详细天麻性平,味甘。平肝息风止痉。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病症。枸杞性甘平,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黄芪性甘,温。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鸡是药引子总体上讲,此药性甘平,用于补气固表,补肾
查看详细分开来吃好些,就隔开些时间,吃辣木籽我都是空腹吃的,买的是那种昌弘辣木籽,是印度进口的,大颗,嚼着吃然后喝水,每天都吃几颗
查看详细没发霉,没虫蛀,跟原来看着一样,就可以用,可能就是药效没有以前那么好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