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附子粉是什么?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附子是乌头的子根,里面还有乌头碱,是一种含有剧毒的中药材。但是一般所谓“附子粉”,是用中药中的“白附子”即独角莲加工而成。独角莲也是一味含毒中药材。独角莲球茎供药用,逐寒湿、祛风痰、镇痉。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破伤风;治跌打损伤、淋巴结核。另外,独角莲对各种疔、毒、疮、疖均有特殊医疗效果,民间用独角莲配药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均有独特疗效。用毒角莲加工而成的白附子粉,自古就被用作美容医疗。《名医别录》载:“主面上百病。”《海药本草》载:“主治疥癣,头面痕,入面脂皆好。”《日华子本草》载:“治一切冷风气,面皮瘢疵。”《本草蒙筌》载:“治面上面病,可作面脂……研末收*囊湿痒。”《本草纲目》载:“去头面诸风百病,疵皮,酒和贴之,自落。”《本草从新》载:“阳明经药,能引药上行,治面上百疾,阳明之脉荣于面,白附子能去头面游风,可作面脂,消瘢疵,祛风痰。”《普济方》载:用七白丸(白附子、白及白蔹白芷、白僵蚕、白茯苓白术各等份为末以蛋清调之涂面)治面上厣色有雀斑。《备急千金要方》载:以白附子为末酒和之敷面治面黑。《本草纲目》载:莹面粉(白附子、冬瓜子、白及、石榴皮等份为末,酒浸三日,洗面后涂之,久则令面莹如玉)治面黑不白或面部黑褐斑。古代许多妆粉、香粉的配方中,都含有白附子粉。如,孙思邈《千金翼方》,香粉方:白附子、茯苓、白术、白芷、白蔹、白檀(各一两);沉香、青木香、鸡舌香、零陵香、丁香藿香(各二两);麝香(一分);粉英(六升)。但前面也说了,白附子含毒,所以孕妇禁用。

附子是乌头的子根[8u58药材网www.8u58.com],里面还有乌头碱,是一种含有剧毒的中药材。

但是一般所谓“附子粉”,是用中药中的“白附子”即独角莲加工而成。独角莲也是一味含毒中药材。独角莲球茎供药用,逐寒湿、祛风痰、镇痉。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破伤风;治跌打损伤、淋巴结核。

另外,独角莲对各种疔、毒、疮、疖均有特殊医疗效果,民间用独角莲配药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均有独特疗效。

用毒角莲加工而成的白附子粉,自古就被用作美容医疗。

《名医别录》载:“主面上百病。”

《海药本草》载:“主治疥癣,头面痕,入面脂皆好。”

《日华子本草》载:“治一切冷风气,面皮瘢疵。”

《本草蒙筌》载:“治面上面病,可作面脂……研末收*囊湿痒。”

《本草纲目》载:“去头面诸风百病,疵皮,酒和贴之,自落。”

《本草从新》载:“阳明经药,能引药上行,治面上百疾,阳明之脉荣于面,白附子能去头面游风,可作面脂,消瘢疵,祛风痰。”

《普济方》载:用七白丸(白附子、白及、白蔹、白芷、白僵蚕、白茯苓、白术各等份为末以蛋清调之涂面)治面上厣色有雀斑。

《备急千金要方》载:以白附子为末酒和之敷面治面黑。

《本草纲目》载:莹面粉(白附子、冬瓜子、白及、石榴皮等份为末,酒浸三日,洗面后涂之,久则令面莹如玉)治面黑不白或面部黑褐斑。

古代许多妆粉、香粉的配方中,都含有白附子粉。

如,孙思邈《千金翼方》,香粉方:白附子、茯苓、白术、白芷、白蔹、白檀(各一两);沉香、青木香、鸡舌香、零陵香、丁香、藿香(各二两);麝香(一分);粉英(六升)。

但前面也说了,白附子含毒,所以孕妇禁用。

附子有哪些作用?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主要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A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证。本品为亡阳证、阳虚证的必用之品,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及寒湿痹痛者也为常用之品。现代临床上还用于心力衰竭,休克(附片、红参、丹参制成参附注射液,静注或肌注,治疗毒蛇咬伤中毒性休克、胆囊炎合并中毒性休克、冠心病心衰辨证属阳气衰亡者,均收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查看详细

白附子与附子有什么区别呢?

《本朝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科属与形态附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主产于四川。其外皮灰黑,内部白色。根据不同的加工,品名有: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等。请注意:白附片乃是将附子剥去外皮后,用硫磺熏成白色的。不可望文生义,认为白附片就是白附子。白附子与附子的外形相似,但较附子小。《中国药典》所指的白附子,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

查看详细

附子中毒有解?

附子中含乌头,虽其含量较乌头为低,但因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除服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外,与机体敏感性有关。《本草汇言》: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之证,误用之,祸不旋踵。附子中亦含乌头碱,虽其含量较乌头为低,但因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者却屡见不鲜。其原因除与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及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有关外,与药物品种及服法等也有密切关系;曾有1例用云南腾冲所产附子3钱煎后连渣服下,即引起严重中毒。中毒

查看详细

如何预防附子中毒?

附子有毒,中毒者屡见不鲜,但其疗效卓著而应用极广,大剂量应用者也大有人在。如何避免中毒,我在教学中常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辨证准确药证相应才能取效。若药不对证,只能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产生副作用。离开病人谈药物是毫无意义的。附子为大热之品,只能用于里寒证或阳虚证。倘若辨证不明,用于热证或虚热证,即便不中毒,也会对机体产生隐性的副作用。前贤明示:“有病病当之,无病体当之。”中药的副作用相对于西药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0

药材供应

2025-03-30 14:06:24
查看更多

种苗价格

2025-03-30 14:06:24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