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的功效是什么?

8u58药材网 / 微信群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痈敛疮。主治各种血热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血痢、肠风、痔疮、痈疽、湿疹、烧伤等。

地榆呈圆柱形,中下部常膨大成不规则纺锤形,稍弯曲,表面棕色至暗紫棕色,粗糙,具纵皱纹,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稍有浅放射状纹理;长叶地榆,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皱纹及横裂纹,不易折断,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絮状纤维。

伪品虎杖根呈圆柱形小段或块片,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占大部分,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中央有髓,空洞状。

扩展资料

地榆用药禁忌: 

虚寒性出血症禁服地榆,血虚有瘀者慎服。恶麦门冬;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

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地榆为蔷薇科物地榆或长叶地偷的干燥根。地榆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是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佳品。

1、止血作用

止血作用是地榆当中较为突出的作用[8u58药材网www.8u58.com],药理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研究显示,地榆的鞣质成分可以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2、抗炎抗菌

研究显示,地榆对于炎症所致的肿胀症状有改善作用,同时对于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3、镇吐作用

药理研究还表明,地榆具有镇吐作用,可以抑制洋地黄引起的催吐作用。

地榆根入药,性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一般春夏季采集嫩苗、嫩茎叶或花穗 ,用沸水烫后换清水浸泡,去掉苦味,一般用于炒食、做汤和腌菜,也可做色拉,因其具有黄瓜清香,做汤时放几片地榆叶更加鲜美;还可将其浸泡在啤酒或清凉饮料里增加风味。

1.清热解毒

地榆性寒,具有清火解毒作用,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还能解动物毒,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2.凉血止血

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

3.消肿敛疮

伤口外用炒地榆粉有显著疗效,可使渗出减少、组织水肿减轻,感染与死亡率降低,并使恢复加速。

中药地榆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地榆苦酸;寒;无毒归经肝;肺;肾;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用药禁忌虚寒者忌服。

查看详细

地榆的种植和生长环境是什么样的?

地榆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海拔米。广布于欧洲、亚洲北温带。生于向阳山坡、灌丛,喜沙性土壤。地榆的生命力旺盛,对栽培条件要求不严格,其地下部耐寒,地上部又耐高温多雨,不择土壤,中国南北各地均能栽培。[

查看详细

中药地榆治什么病?

地榆的功效作用:【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入肝、胃、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消肿止痛。【功效特点】本品性沉降而涩,有凉血收敛止血之功,可用于多种血症,尤以治下焦血热出血,如痔疮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证为主,也可外敷肿毒疮疖,民间用治烫火伤,确有良效。【功效作用】1.凉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证,可与茜草根、藕节等同用;若治便血、痔疮出血,可与槐米、生地、芥穗、防风等同用;若治

查看详细

申明:内容由网友发布,如侵犯了您的权力,请联系删除。回复日期:2020-07-31

药材供应

2025-04-27 15:52:59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