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育苗
一般采用宿根移栽或秋播留种。5.6月份采收的种子,于翌年4月上旬播种。苗圃应选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畦宽3.33米,高16.7厘米,长度不限,畦面要松软平坦,撒播或条播均可。每667米2(1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条播按10~13厘米行距开0.33~0.67厘米的浅沟。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10%的盐水中,捞去浮在上面的菌核和瘪粒,然后捞出置于2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进行闷种摧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播后覆土压实。每667米2播种2.5公斤左右。播后盖上一薄层稻草,防止日晒,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苗床湿润,6~7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后应立即除去覆盖物。苗高1.5~2厘米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苗高3~5厘米时,按3~4厘米见方留一株壮苗,并追施一次稀薄人粪尿,喷一次波尔多液100倍液防治霜霉病,同时用代森锌500倍液防治菌核病,发现立枯病时还需喷洒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倍液,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以防蔓延。
一般培育30天左右可出圃。采用宿根移栽以在春秋进行为宜,因气温和湿度都适宜栽移大田种植或再植育苗。
定植
板蓝根系直根系植物,主根长[8u58药材网www.8u58.com],一般可入土30多厘米。所以,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背风向阳的旱地、坡地种植,但不宜种在低洼积水的地方和水田里。移苗定植时间,以秋春为宜。开春霜雪绝迹,气温回升,雨水多,定植后成活率高;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凉爽,也易成活,但要注意防旱。春播移苗定植为生产商品,秋播作为留种。板蓝根商品田在5月上中旬移苗定植,一般采用穴栽。如果成片种植,应先铲除杂草,翻松土壤,然后整地作畦,畦宽1.5~2米,间宽33.3厘米,畦高16~20厘米。每667米2施农家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耙细整平,按株距35~40厘米、行距60~70厘米挖穴,每穴种植2株。移植时应随起苗随种植,注意根系舒展,压实,浇足定苗水。
田间管理
1定苗当苗高4~7cm时,结合松土、除草,按株距3~4cm定苗。定苗后,生长前期宜干不宜湿,促使根部下扎,生长后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养分吸收。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定植苗成活后,应查苗补缺,以达到平衡生长,并追施一次稀薄人粪尿,促苗快长。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浅锄除去杂草并追施长苗肥,每667米2施尿素8~1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饼肥40公斤。6月上中旬,苗高25厘米以上,应及时收割第一次叶子。割叶后,每667米2追施速效肥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5~6公斤(对水浇施),促进叶片再生快长。7月下旬和9月中旬可分别再割一次叶。每次割叶后都应追施效速氮肥,并结合中耕松土。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保墒和湿润土壤,以确保丰产。
2.铲趟、除草土壤疏松,才能根深、叉少、叶茂。全生育期要铲趟3次:当幼苗3~4叶时(5月末)进行第1次铲趟松土,深度为15~20cm;1个月后(6月末)进行第2次铲趟,深度为20~25cm;收获前(9月末)趟第3次。如果用除草剂除草,可选择“精克草能”,当杂草3~5叶时喷施,亩用量40mL对水50kg喷雾。
3.追肥、割叶6月上旬追肥,亩施硫酸铵40~50kg,加含钙、镁的复合肥7~15kg混合施入。在保证水肥充足、生长良好的条件下,可于6月下旬和8月下旬收割2次叶片,割收时留茬高3~5cm。每次割叶后应及时追肥、灌水,切忌施用碳酸氢铵,以免烧伤叶片。
编辑本段
虫害防治
板蓝根霜霉病
1.症状植株下部靠近地面的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仅叶背出现灰白色霜霉状物,叶面无明显病斑。被害部分凹凸不平,进一步发展则成退绿小圆斑,以后为褐色枯斑,严重时褐色枯斑连成大斑,病叶边缘亦变褐干枯,直至整个叶片干枯死亡。
2.防治措施
①收获时清除病残叶,集中处理,以减少越冬病源。
②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合理密植,降低湿度。
③发病初期喷药,将病害控制在初期阶段,以免扩大蔓延。可用1∶1∶100~15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1次。喷药时注意喷施叶背。
板蓝根灰斑病
1.症状
病叶上出现小病斑,直径2~6毫米,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薄,易穿孔。发病后板蓝根期,病斑不断扩大至整个叶片枯黄死亡。潮湿时叶正面出现霉层。
2.防治措施
与霜霉病相同。植株下部靠近地面的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仅叶背出现灰白色霜霉状物,叶面无明显病斑。被害部分凹凸不平,进一步发展则成退绿小圆斑,以后为褐色枯斑,严重时褐色枯斑连成大斑,病叶边缘亦变褐干枯,直至整个叶片干枯死亡。板蓝根
板蓝根根腐病
1.症状
根部受害时,须根和主根根尖先受害,呈黑褐色,至根系维管束呈褐色病变。后期整个根部腐烂,地上部植株萎蔫,逐渐枯死。
2.防治措施
①轮作。
②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
③发病初期用1000倍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浇灌。
板蓝根菌核病
1.症状
根、茎、叶、荚均受害叶受害时初为水浸状青褐色病斑,后全叶腐烂,仅留叶脉。茎受害时板蓝根-药用皮层腐烂,茎秆破裂成乱麻状,布满菌丝,茎内外及叶片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以茎基部近土表处菌核最多。后期全株枯萎变黄死亡。
2.防治措施
①水旱轮作。菌核浸水一个月腐烂,水旱轮作,可有效地减少病菌。
②雨季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合理密植,通风透光。
③发病初期喷600倍65%代森锌。①轮作。
②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
③发病初期用1000倍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浇灌。
编辑本段
栽培加工
〖植物/动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厘米。主根深长,外皮黄棕色;茎上部分枝;叶互生,基生叶具柄,较大,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厘米,宽3--7厘米,全缘或波状,有时呈不规则齿裂;茎生叶较小,长3--15厘米,宽5--35毫米,全缘,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复总状花序;萼片4,绿色;花瓣4,黄色;雄蕊6,四强;雌蕊1。长角果长圆形,长毫米,宽3--4.5毫米,扁平,边缘翅状,紫色,顶端圆钝或截形,基部渐窄。种子1枚。花期4--5月份,果期6月份。河北省、北京市、黑龙江省、河南省、江苏省、甘肃省等地栽培。
〖药材产地〗
主产于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亦产。销全国。其他地区自产自销。
〖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耐寒,忌干旱与水涝;宜栽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中。用种子繁殖,春播于4月份上旬;秋播在8月份上、中旬。条播,行距厘米,沟深2厘米左右;穴播,穴距27厘米。每亩用种量1.5--2.5公斤。苗高7--10厘米时间苗,条播按株距7--10厘米定苗1株;穴播每穴留苗2--3株。定苗后结合松土除草,适时追肥,雨季注意排水。春、夏有白锈病为害叶片,可喷洒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根腐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在发病前和发病初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栽培研究进展:略
〖采收加工〗
菘蓝根一般来说在秋季11月份初将根挖出,去净叶〈叶作大青叶)和泥土,用手顺直、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再晒干。
〖药材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芦头,抢水洗净,润软,切成厚2--3毫米顶头片,干燥。炮制研究进展:略
〖药材贮藏〗
置干燥通风压;寇制品置容器内密闭,防霉,防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