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收获?

8u58药材网 / 2018-08-29 / 微信群

太子参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收获?太子参栽植时间以10月上旬~10月中旬为宜,从育苗到收获需2~3年。6月份参苗枯萎后及时采收,选晴天采挖,去除茎叶,用水洗净,直接晒干即为生晒参。若采挖后先将参根在室内摊晾1~2天,再用清水洗净,放到开水锅内浸烫1~3分钟后,捞出晒干即为烫参。

一、太子参繁殖方法

1.块根繁殖:起参时,选参体肥壮、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块根作种参,并置室内阴凉处沙藏,保持湿润,15~20天翻动1次,直至栽种时取出并再次挑选。

2.太子参的种参培育一般采用保苗留种法,即5月上旬在保苗留种地上套种春大豆,当太子参地上部分枯黄时,大豆已长大,正好为太子参遮阴,以利越夏。秋季收获大豆后,挖出种参栽种,边挖边栽。

3.种子繁殖:5~6月当果实将要成熟时,连果柄剪下,置室内通风干燥处阴干后,脱粒净选。然后掺上湿沙放在通风阴凉处保存,沙与种子的比为3∶1,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秋播或第二年春播均可。秋播9月下旬~10月上旬,春播2月下旬~3月中旬。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横向开沟,沟深1厘米,将种子拌草木灰均匀撒入沟内,覆薄细土约1厘米,上盖稻草,浇1次透水。

二、太子参种植技术

1.选择参地 施肥整地

太子参的无公害栽培要求参地周围生态环境优越,大气、土壤、水质未受污染,符合国家二级以上标准。选择坡向向北、向东的丘陵地或地势较高的平地,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含腐植质丰富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好。忌连作,前茬以豆类、蔬菜等为好。

施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增施化肥,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巧施追肥。前作收获后,深翻25~30厘米,每亩施腐熟土杂肥3000~4000千克,碳酸氢铵5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翻入地内作基肥。耙细整平后,做宽120厘米,高15~20厘米的畦,畦沟宽30厘米,畦面呈龟背形,便于雨季排水防涝。也可以做成平畦,留畦沟40~50厘米,翌年5月份种一行玉米,还可用作管理走道。

2.适时栽植 保证质量

栽植时间以 10月上旬~10月中旬为宜,过迟则种参因气温下降而开始萌芽,栽时易碰伤芽头,影响出苗。种参宜选择产量高、适应性广、抗叶斑病较强的品种如柘参2号、抗毒1号。每亩用鲜参40~50千克。栽种前对种参进行消毒,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参20分钟后捞起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待播种。

根据太子参具有“茎节生根”的特性,一般以栽深7~10厘米为宜。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13厘米左右深的条沟,将种参按株距5~7厘米斜栽沟内,要求芽头朝上,离畦面6厘米的同一水平上。然后按行距(沟距)15厘米再开第二条沟,并将后一沟的土覆在前一条已排好参的沟内,再行排参,依此按序进行。栽完一畦,稍加镇压,并将畦面整成弓背形。然后覆盖5厘米厚的麦草或稻草等。为了防止大风吹撒麦草,可用玉米秸秆压住,或用尼龙网盖上。盖草后喷1次水,确保安全越冬。

用种子繁殖育苗的太子参,于春季4月上旬发芽出苗,当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即可移栽。选阴天,将参苗挖起,根部带小土团移植到大田,按行株距12厘米×6厘米,将幼苗的茎节横放入沟内,仅留顶端叶片,以减少蒸发,有利成活。栽后浇1次定根水,覆盖稻草遮阴,待幼苗成活后,去除稻草。

三、太子参田间管理

1.除草:分根繁殖的,留下草的厚度以2.5~3厘米厚为宜,齐苗后盖草全部清除[8u58药材网www.8u58.com],并进行中耕松土拔除杂草。5月上旬后,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若面积大,杂草多,采用化学除草较省工。具体做法是栽后3~4天选晴天(注意避开中午强光高温时期),喷施芽前除草剂禾耐斯1500倍液,每亩用40毫升。1个月后,须用小钉耙松土。种子繁殖的,移植后可适当追施有机肥或人粪尿1~2次,并加施磷、钾肥料。施足基肥的可不再追肥,以防植株徒长。

2.排、灌水:太子参怕涝、怕旱、怕高温,雨后要及时疏沟排水,要注意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使根部发育。

3.追肥:若株苗生长瘦弱可追施少量稀淡人粪尿成硫酸铵,每亩 10千克;也可用稀释的人畜粪400千克加磷酸二铵5千克混合浇灌。

4.遮阴:5月上旬,在每畦的向阳侧种一行玉米,每20厘米种2株,一般亩种玉米3500株左右。到6月底7月初,玉米长高后的遮阴作用,有利太子参的正常生长,延迟回苗时间,一般可增产鲜参30~40千克。

5.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药剂防治时,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其次选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时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应严格控制喷施浓度、亩用量、施用次数,在太子参采收前1个月内严禁使用任何农药。病毒病防治方法 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进行热处理,可得到无毒种苗;最好用种子种植,其花叶病发生很少,且产量高;种子经0℃的低温处理50天左右后播种,可培育出不带毒的实生苗;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要建立无病毒留种田,减少传染;及时治虫防病,确保种苗不带毒。发现病毒病后,可选用病毒必克、病毒A等药剂防治。叶斑病防治方法 清除病株残叶,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用宝丽安(多氧霉素)1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后期可用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每次用药时适当加入叶面肥、增产菌、旱地龙等,以增强抗病、抗旱能力,提高产量。根腐病防治方法 收获后彻底清理枯枝残体,集中烧毁;实行轮作,不宜重茬;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25%甲霜灵1000倍液浇灌病株。地下害虫防治措施 施用腐熟的粪肥,采用高温堆肥;定植时每亩撒施辛拌磷1~1.5千克;灯光诱杀成虫;喷洒48%乐斯本1500倍液或用地虫乐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毒饵诱杀,用25~30克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麦麸5千克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或畦面诱杀。

四、太子参采收加工

7月上旬当田间有半数以上太子参植株枯黄倒苗时,除保苗留种外均应立即采挖。选晴天,不要碰伤芽头,保持参体完整。收获时,先去茎叶,后挖块根。将采挖的鲜参,用清水洗净,在日光下曝晒2~3天,晒干后及时翻动几次,扬去须根,即成生晒参,可作药材商品出售。本品以身干、无须根、大小均匀、色微黄者为佳。也可置室内通风干燥处摊晾1~2天,使根部失水变软后,再用清水洗净,放入100℃开水锅中,浸烫2~3分钟,取出立即摊晒,晒至干脆,装入箩筐,轻轻振摇撞去参须,习称烫参。

太子参的基础属性

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简介: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产新时间:六月,七月

生长环境:太子参喜温暖湿润气候,抗寒力较强,怕高温,忌强光,怕涝。具有低温发芽、发根和越冬的特性。气温在15℃,地温在10℃时缓慢发芽、发根,高达30℃以上停止生长,忌连作。选阴湿山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为宜,低洼积水、盐碱地、过分粘重或过分贫瘠土壤中不宜栽种。

生长周期:二年

产区分布:安徽/福建/贵州/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种植时间:十月

繁殖方式:根茎

太子参资讯

2025-04-08 21:24:35
查看更多

名片展示

2025-04-08 21:24:35
查看更多
寻岐黄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