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砂仁一年四季都在生长,无明显的休眠期。每年3~5月和10~11月,是抽生新植株的盛期。实生苗,当苗高15厘米、具10片叶左右时开始从茎基部萌发幼芽,伏地伸长成匍匐茎,匍匐茎顶芽萌发向上长成幼笋,幼笋生长成直立茎为第一次分生植株。从第一次分生植株以同样过程分生第二次分生植株,如此又不断分生第三次、第四次分生植株等。分株苗也以同样方式不断分生新的植株,形成砂仁群体。种植后的前两年砂仁增生分株快,适宜条件下每个母株一般可增生7~9次新分株,总计可达43~46株,相对母株会死亡6~7株。高温潮湿季节增生分株快,低温干旱季节增生分株慢。种植两年后进入开花结果阶段,增生分株就逐渐缓慢,以后两年中每个母株只增生4~5次分株,新分株6~12株,相对母株死亡2~3株。这种新老植株更替,可以保持砂仁植株群体的相对稳定,为开花结果积累充足的营养物质。
砂仁田间管理
1、除草与割枯苗
砂仁定植后1~2年内,株间空隙易滋生杂草,每年应除草2~3次,分别在2月、5月、8月进行。开花结果后,每年除草2次,第一次在2月,清除杂草、枯苗和过厚的树木落叶,以利花芽发育。枯苗要烧毁防病,杂草、落叶堆沤作肥料。同时要割除过多的幼笋,以减少养分的消耗。第二次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割去病枯苗、衰老苗,以促进新分生植株增长,使其多开花结果。割苗要均匀,保持每平方米有苗40~50株。
2、灌溉排水
砂仁根系较浅,抗旱能力差,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8u58药材网www.8u58.com],才利于生长发育。进入开花结果龄的砂仁,冬春花芽分化期要求水分少些。开花期和幼果期要求土壤湿润,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遇干旱必须及时浇水。果熟期土壤含水量宜少些,雨水过多,土壤过湿,易发生烂果,要及时排除积水。
3、调整荫蔽度
根据砂仁不同生长发育期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及时调整荫蔽度。进入开花结果龄的花芽分化期,荫蔽度一般比幼苗期小些,以50%~60%为宜,但是土壤保水力差或水源缺乏的土地,荫蔽度应保持在70%左右,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每年采收果实后要砍掉树上过密的树枝,或者间伐一些树,增加一些透光度。荫蔽度过小的地方,应在春季补种树苗遮阴。
4、人工授粉
砂仁在自然情况下结实率一般只有5%左右,采用人工授粉结实率可提高40%~70%,大大提高砂仁的产量。人工辅助授粉时间宜在盛花期,从上午8~10时开始,下午2时前结束,注意不要损伤花蕾和根状茎。人工授粉的方法有抹粉法、推拉法两种。抹粉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夹住花药,然后用食指把雄蕊花粉抹在柱头口。推拉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将大唇瓣和雄蕊一同夹住,然后用拇指或食指向下推动雄蕊花药,使已散出的花粉被擦在大唇瓣上,接着再把花药向上拉,使位于花药隔沟上端的柱头口,像“电铲”那样将花粉铲入柱头口。一般熟练人员每小时可完成1000朵花的授粉操作。
5、衰老苗群
更新结果多年的衰老苗群,必须重割衰老苗和枯老的匍匍茎。在收果后将苗全部割去,只留5厘米高的苗桩,施经过充分腐熟的混合肥(火烧土5000~10000千克、猪牛栏粪500~100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作基肥。春季出苗后,根据苗情适量追肥,2~3年后苗群复壮,又继续开花结果。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砂仁芳香能健胃,久煎延长力减退。砂仁辛温调味佳,行气调中能破滞。化湿醒脾治泻痢,妊娠恶阻安胎宜。
春砂仁,是阳春砂仁的简称,区别于进口缩砂和海南壳砂仁。属姜科豆寇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生长期一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丰产,五年以后逐渐老化。
中医认为,砂仁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和胃醒脾。砂仁常与厚朴、枳实、陈皮等配合,治疗胸脘胀满、腹胀食少等病症。
金银花是凉性的,不适合寒性体质
在播种后要经常淋水保持畦土湿润,以利种子发芽出土,一般20天左右幼苗出土,这时应及时把畦上盖草揭开,同时搭盖荫棚,使地内透光度为20%~30%。当幼苗长至3~4厘米时,便可进行一次追肥,每亩施稀薄人畜粪水1000千克,以后每隔15~20天施1次,粪水可以逐渐加浓,约追肥3次。在冬季和早春可施腐熟的牛粪、草木灰等,以保温并增强抗寒能力,寒潮来时,也可用农膜覆盖防寒,风口处应搭设挡风棚。第二年2月以后,每月追肥1次,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千克。在幼苗移植前2~3个月要适当疏棚炼苗,使透光度增加到40%~50%。在苗高15厘米时定苗,株距6~12厘米。并培土、施土杂肥,促进分根发芽。苗高30~45厘米,即可移苗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