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蒸后晒干去皮取仁(《食疗》)的方法。宋代仍为蒸法(《济生方》)。明代则用炒制(《景岳》)和防风汤浸(《纲目》)的方法。清代仍沿用炒法(《说约》),并有“甘平炒温”(《正义》)的记述。
【现代炮制方法】
1、芡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硬壳。用时捣碎。
2、炒芡实:取净芡实,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淡黄色,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3、麸炒芡实:取麦麸撒人热锅内,用中火加热,待麦麸冒烟时,投入净芡实,拌炒至表面呈微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用时捣碎。芡实每100kg用麸皮10kg。
【饮片性状】芡实呈类球形,多为半球形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红棕色类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炒芡实表面淡黄色至黄色,偶有焦斑。麸炒芡实表面微黄色或黄色,略有香气。
【质量标准】芡实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0%。麸炒芡实水分不得过10.0%。
【炮制目的】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经、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
生品性平,涩而不滞,补脾肾而兼能祛湿,常用于遗精,带下,白浊,小便不禁,兼有湿浊者尤宜。炒后性偏温,补脾和固涩作用增强,适用于纯虚之证和虚多实少者;清炒芡实和麸炒芡实功效相似,均以补脾固涩力胜。主要用于脾虚泄泻和肾虚精关不固的滑精;亦可用于脾虚带下。
【应用选择】
1、生用
(1)遗精:可与莲须、龙骨、乌梅肉、山药等同用[8u58药材网www.8u58.com],能补肾涩精,用于梦遗漏精,如玉锁丹(《杨氏家藏方>;)。
(2)白浊:《摘元方》分清丸,用芡实粉与白茯苓粉同用,黄蜡化蜜和丸,盐汤送服,治浊病,有补益脾肾,分清去浊的作用。
(3)带下:常与党参、莲子肉、艾叶(炒焦)、附子、补骨脂等同用,治脾肾两虚,带下稀白,久下不止,面色无华,食少纳呆,腰酸膝软等,如参莲艾附汤(《中医妇科治疗学》)。若湿热带下,黄稠而臭,可与黄柏、土茯苓、车前子、生苡仁、椿根皮等同用,有清热利湿止带之功。
2、制用
(1)脾虚泄泻:常与人参、白术、升麻、煨肉蔻、炒薏苡仁等同用,治脾气虚弱,泄泻急迫,不能稍停,有补脾益气,涩肠止泻的作用,如甘缓汤(《罗氏会约医镜》)。
(2)肾虚滑精:常与锁阳、巴戟天(制)、补骨脂(盐炒)、牡蛎(煅)、熟地黄等同用,能温肾固精,用于肾虚精关不固的滑精,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四肢无力等,如锁阳固精丸(《中国药典》)。
【附】
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土炒、盐水浸蒸等。
2、文献摘录“入涩精药,有连壳用者”(《大法》)。“甘平炒温”(《汇纂》)。
【总结】芡实的炮制方法简单,始用蒸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去壳,兼为熟用。明代才有炒法,近代发展了麸炒,个别地区还有土炒、盐制的方法。但目前主要的炮制方法是麸炒和清炒。土炒虽仅个别地区用,但对增强芡实补脾止泻的功效似有一定作用。
芡实在临床上用于遗精和带下,不必过于拘泥于生用与炒用,应根据生、炒品的特点和用药目的及处方的组合情况而定。清炒品和麸炒品功用一致,用清炒或麸炒多属地区习惯。但一般脾虚泄泻可选麸炒品;精关不固的滑精不止可选用清炒品。
芡实属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种仁,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在我国分布很广,华东各省的面积较大,喜温湿环境,适应性强,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冻和干旱,以土层深厚松软、富含有机质的湖荡土栽培为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芡实的种植技术吧!
可补气健脾,滋肾益精,祛湿热。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具有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非常适合作为秋天的进补食疗,既能满足营养滋补,又能健脾开胃,有利于消化吸收,在食用芡实时需按照正确的方法食用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芡实怎么吃比较好吧!
猴头菇能和芡实一起熬粥吗?猴头菇能和芡实一起熬粥。猴头菇和芡实一起用,有补气健脾,收敛固涩的功效。
芡实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经济价值非常高,集食用与药用为一体。全草还能作为饲料饲喂牲畜,所以现在芡实种植面积是比较大的。那么种植芡实的经济效益怎么样呢?下面小编就为来分析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可根据嗜好两种均可/补肾放盐好/补虚放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