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部,发病时叶片出现圆形的病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间还会产生轮纹,逐渐有红褐色转变为黑褐色,当病斑蔓延整个叶面时,叶片完全失去光合作用。此病病菌一般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借助风雨进行侵染寄主,在8-9月发病较严重,此外连作、种植密度大、通透性差的田块都有利此病发生。
蔓荆为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有单叶蔓荆和三叶蔓荆两种。前者主要分布在江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三叶蔓荆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省区。野生蔓荆子多生于海滨、湖泽、江河的沙滩荒洲上;而人工栽培则生于靠近水源荒坡地、平原及溪边。蔓荆适应性强,对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具有喜阳光、耐寒、耐碱、耐旱、怕涝的特性,以土层深厚、不易积水的沙滩荒洲上种植最适宜;而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良,同时不宜种植在排水不良,低洼易积水地之处。除幼苗期外其耐旱能力很强,开花结果期需水量较大。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
学习药学的都知道,生品保持的是药材的原有功效,炭抄后能够增强其药的止血作用。一般药品代替所起的疗效没有原药材的疗效好。所以还是希望医生修改处方?问下医生这样用有没有问题,这很重要。万一有问题只能够自己承担,所以我心底认为不能发药,要尊医嘱
蔓荆子落叶灌木,高约3m。幼枝四方形,密被细绒毛;老枝圆形,无毛。叶对生,倒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圆形,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形,5齿裂,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子房4室,密生腺点,柱头2裂,花期7月,果期9月。核果球形,熟后黑色,直径4~6mm。有的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