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的成虫及幼虫。蝼蛄常以天麻的块茎及花茎为食,对天麻生产为害较大。若发现栽培场有蝼蛄为害要及时防治。防治措施①利用蝼蛄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人工诱杀。②毒饵诱杀。以90%的敌百虫0.15kg,加水稀释30倍,与5kg煮到半熟的谷秕子或5kg炒香的麸皮、豆饼、棉籽饼等混合即为毒饵。在无风闷热的傍晚,将毒饵加水1.5倍,撒于蝼蛄活动之处即可。
人工饲养蝼蛄的天然青饲料有麦苗、谷苗、玉米、高梁嫩叶、瓜果皮等,但一次投入量要少。把蝼蛄养大方法:1、蝼蛄的青饲料有麦苗、谷苗、玉米、高梁、嫩叶、瓜果皮或别的菜叶等,精饲料有煮熟晒干的谷粒、炒香的豆饼、花生饼渣、麦麸等。2、在傍晚投喂,以投的料能吃完为好。青饲料每天投喂,精饲料1~2天投一次。勤投、少投,防上霉烂。3、精料加工成块状可避免和减少霉烂,制作方法
搓腰眼,也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肾区的位置。在中医上认为,腰眼是位于“带脉”的位置,具体来说是肾脏所在部位。
蝼蛄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昆虫,又叫土狗子,一般多叫它拉拉蛄、地拉蛄。身形长长的,肚子圆圆的非常软,经常在夜间地头出没。那蝼蛄喜欢吃什么食物?可以食用吗?怎么养殖?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拉拉蛄、地拉蛄(东北),田小狗(江浙),土地狗儿(苏中一带),亦称为剪绺仔(“扒手”的台语),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属于直翅目蝼蛄科,主
北方地区蝼蛄2年发生1代,在南方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清明后上升到内地表活动,5月上旬~6月中旬容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危害的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华北蝼蛄3年发生1代,成虫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当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