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因其含有地黄素、强心甙、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糖类等物质,所以具有强心、利尿、降血糖以及保护肝脏的作用。目前地黄的繁殖是用根茎进行长期的营养繁殖,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存在耗材量大、病毒感染、品种退化等问题,从而使地黄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致使优质地黄药材生产供应缺口较大。
外植体的采集及处理
在秋季(9~10月)的时候挖取地黄地下直径约1.0 cm左右、无病虫害的健壮根茎,用洗涤灵和自来水冲洗干净,切成1.0~1.5 cm长的根段。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漂洗30 s,0.1%升汞消毒7~8 min,无菌水冲洗5~6次。
诱导外植体生长与分化
将消毒处理好的外植体用灭过菌的剪刀或解剖刀去除接触过消毒液的断面,露出新鲜组织。将根段及时接种到培养基MS 6-BA 0.05~2.0 mg/L NAA 0.01~0.5 mg/L上。注意不要下端朝上。接种好的材料在温度24℃左右、光照12 h/d、光照强度1 500 lx下进行培养。接种1周后,开始在根上露出黄绿色芽点,15 d左右长出不定芽[8u58药材网www.8u58.com],30~40 d后芽长到2.0~3.0 cm。
继代增殖
将上述芽苗取下,接种到培养基MS6-BA1.5 mg/LNAAO.1 mg/L上,10 d后芽苗基部产生芽丛(3~5个),20~30d后新芽长至1.0~2.0 cm左右。每30d左右继代一次,增殖系数控制在3倍左右,在保持芽苗良好增殖同时,获得壮苗。
生根与移栽
将高达3.0 cm左右、生长健壮的无根苗分成单株接种到培养基1/2MS NAA 0.05 mg/L上,一般15 d后可产生大量根系。当根长约1.0 cm时,便可驯化移栽。方法是先将试管苗置于温度25℃、湿度75%的玻璃温室中揭盖炼苗3 d,然后用镊子轻轻从瓶内取出小苗,用稀释0.125%~0.142%药液的百菌清洗去残留的琼脂培养基,再移栽到经过消毒处理的基质(珍珠岩:蛭石=1:1)中。移栽后温度保持24~25℃、湿度80%以上,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祜萎病这是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发病初期,叶柄上出现水溃状褐色病斑,由外缘叶片迅速向心叶蔓延,叶柄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维管束变褐受阻 ,使地下根茎腐烂,最后只剩表皮。细根也干腐脱落,地上部分逐渐枯死。
这四味药组合应是四物汤。四物汤是补血调血的基础方,主治营血虚滞证,对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脐腹作痛有一定疗效
生地黄中主要含地黄多糖、梓醇、二轻梓醇、乙酰梓醇、地黄苷、桃叶珊瑚苷、密力特苷、单密力特苷、去羟栀子苷、筋骨草苷等环萜稀苷类。此外,尚含B-谷固醇、多种氨基酸。
地黄采收期一般在10月底至12月底。采收时先除去地上叶片,然后在畦的一端起挖深35厘米的沟,依次小心挖取根茎。人工刨取怀地黄块根,采挖时尽量避免伤及块根。
地黄又名生地、熟地,属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其以根茎供药用,具有强心、利尿、镇痛、降血糖及保护肝脏等功效,其在全国各地均可栽培,高产栽培地黄其主要技术及关键生产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