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明党参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干燥根。《本草纲目拾遗》谓本品有“补气生津”之功,与党参相似,而其药材透明有光泽,故名明党参。
【药材历史考证】党参,以土人参之名见载于《本草从新》。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各地皆产,钱塘西湖南山尤多。春二三月发苗如蒿艾,而叶细小,本长二三寸,作石绿色,映日有光。土人俟夏月采其根以入药,俗名粉沙参。红党即将此参去皮净煮极熟,阴干而成。”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明党参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淡黄色,内部白色。茎直立,高50~100cm,圆柱形,有分枝,表面被白霜。基生叶叶柄长3~15 cm;叶片三出式2~3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广卵形,长4~10cm,柄长2~5cm,二回羽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4cm,柄长1~2cm,三回羽片卵形或卵圆形,长1~2cm,基部截形或近楔形,边缘3裂或羽状缺刻,末回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4mm,宽1~2mm;茎上部叶缩小呈鳞片状或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伞辐4~10,长2.5~10cm,开展;小总苞片少数,长4~6mm,顶端渐尖;小伞形花序有花8~20朵,花蕾时略呈淡紫红色,开放后呈白色,顶生伞形花序几乎全孕,侧生伞形花序多数不育;萼齿5,长约0.2mm;花瓣5,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2mm,宽1~1.2mm,顶端渐尖而内折;花丝长约3mm,花药卵圆形,长约1mm;花柱基隆起。分生果圆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3mm,果棱不明显[8u58药材网www.8u58.com],胚乳腹面深凹,油管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材性状鉴定】呈细长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状,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或有纵沟纹及须根痕,有的具红棕色斑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皮部较薄,黄白色,有的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
【药材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6~8列细胞,切向延长,有少数分泌道。韧皮部较宽,筛管群呈放射状排列,近形成层处较明显;分泌道较多,由5~7个分泌细胞围绕而成,切向50~95μm,径向40~60μm,内含黄棕色物;韧皮射线宽3列细胞。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放射状排列;木射线宽,3列细胞;初生木质部二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黄白色。①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脐点裂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6分粒组成。②网纹导管多见。③分泌道碎片棕色,分泌细胞长方形纵向排列,略带黄棕色分泌物。另可见木栓细胞、糊化淀粉粒及棕色块状物。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土壤肥厚处或山坡岩石缝中。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
【采集加工】4~5月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漂洗干净,干燥。
【饮片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能功用】甘、微苦,微寒。归肺经、脾经、肝经。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内服:6~12g,水煎服。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潮,防蛀。
在党参移栽成活后,每年5月上旬苗高约30厘米时,追施腐熟粪水1次,每亩1000~1500千克,施后培土。或结合第一次除草松土,每亩施入氮肥10~15千克;结合第二次松土每亩施入过磷酸钙25千克或骨粉15千克,肥施入根部附近;冬季每亩施腐熟厩肥1500千克左右。
好处:好处主要是体现在他的组成,红枣,当归枸杞是补血和补胃的,党参是补气的,但是这四味药主要体现在在补血,补阴方面。对于长期肝血不足导致的眼干涩,小便黄,皮肤干黄等明显阴虚者效果当然最适合,好处还是平补,可以长期服用,味道除了当归味道较重外,其他的味道还不错。坏处:毕竟是补阴为主,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的患者,要注意,如果冬天手脚冰冷过膝,一定配合生姜等温性药物,
党参喜温和凉爽气候,繁殖常用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但以种子直播为好,育苗地选半阴半阳坡、离水源近的、无地下害虫和宿根草的山坡地和二荒地,种子要选择新种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党参种子的播种方法吧!
党参苗分春栽和秋栽两种。春季移栽于芽苞萌动前,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移栽在10月中、下旬。春栽宜早,秋栽宜迟,以秋栽为好。移栽最好选阴天或早晚进行。应随起苗随移栽,以免幼苗干枯。移栽时,将参条顺沟的倾斜度放入,使根头抬起,根梢伸直,覆土使参头不露出地面为宜,一般高出参头5厘米左右。参苗以斜放为好,这样产量高,品质优。
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滋补、祛寒热、清肺止咳的功效,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等的干燥根,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沙参和党参的区别有哪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