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白薇为萝摩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净残茎及须根,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糯米泔浸一宿再蒸(《雷公》)的炮制方法。宋代有炒法(《总录》)、焙制(《宝产》)的方法。直至清代又增加了酒洗后糯米泔浸,再蒸晒(《本草汇》)及酒洗用(《说约》)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白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筛去碎屑。
2、蜜白薇: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白薇段内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白薇段每100kg用炼蜜25kg。
【饮片性状】白薇为不规则的小段,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切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蜜白薇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带黏性,味微甜。
【质量标准】白薇含杂质不得过4%,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9.0%。
【炮制目的】白薇味苦、咸,性寒。归胃经、肝经、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能。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等。
白薇生用性寒,以凉血,通淋,解毒疗疮为主。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经久不退,热淋,血淋,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等。经蜜炙后,其性偏润,以退虚热为好。用于阴虚内热,产后血虚发热,骨蒸潮热等。
【应用选择】
1、生用
(1)外感发热:常与麻黄、贝母、杏仁等同用。具有解表、清热的作用,用于外感发热,及发热喘嗽[8u58药材网www.8u58.com],如白薇散(《千金》)。
(2)上热下寒:常与干地黄、干姜、车前子等同用,用于上热下寒,妇人不孕,如白薇丸(《千金》)。
(3)热人血室:常与青蒿、鳖甲、知母等同用,具有滋阴退热的作用,用于热入血室,夜多谵语,如章氏青蒿鳖甲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4)热淋、血淋:常与赤芍同用,具有清热通淋的作用,用于血淋,热淋,如白薇散(《丹溪》)。
(5)金疮疼痛:常与炒枳实、辛夷仁、天花粉等同用,具有解毒疗疮的作用,用于金疮疼痛,如白薇散(《准绳》)。
(6)血厥:常与当归、人参同用,用于平居无痰,忽然如死,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醒,如白薇汤(《全生指迷方》)。
(7)血管抑制性晕厥;常与当归、党参、炙甘草同用,用于血管抑制性晕厥。
(8)盗汗、热淋、血淋:常与地骨皮等清退虚热药同用,用于体虚低热盗汗,结核病潮热;与车前草配伍,治热淋、血淋。效果明显。(《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
(9)红斑性肢痛症:常与知母、黄连、双花等同用,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红斑性肢痛。
2、制用(蜜制品)
(1)产后虚热:常与当归、人参、甘草等同用,具有退虚热的作用,用于产后血虚发热、昏厥等证。
(2)阴虚内热:常与地骨皮、青蒿、鳖甲等同用,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用于阴虚内热或骨蒸潮热、盗汗等。
【现代研究】白薇含有6种低聚糖苷,苷元为双裂环孕甾烷型。计有:Cynatratoside A、B、C、D、E、F。尚含Glaucogenin A、Glaucoside C、Glaucoside H; Atratoside A、B、C、D;白薇苷C、白薇苷D、白薇苷E、白薇新苷以及Glaucogenin D。
白薇苷能使心肌收缩作用增强,心率变慢。此外白薇具有抗炎、抑菌作用。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炒焦。
2、文献摘录“酒洗,糯米泔浸,蒸晒用。”(《本草汇》)
【总结】白薇味苦、咸、性寒。古代唯恐苦寒伤胃作泄,用米泔浸蒸以缓和其性。欲理阴虚风动、内热生风之症,宋代有炒制:白薇,微炒,治风惊恐怖(《总录》)。炒制,缓其寒性。明代有酒洗,治月经不调,久不成孕(《景岳》)。酒性热,亦可缓其寒性。蜜炙法起自近代,用于阴虚内热,产后虚热等证。但与之相应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仍有待深入研究。
根据患者的问题来分析,这类药材又名白龙须,水落子跟手落子等是一类根茎类的中药材是无毒性微温,在平时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对于一些跌打损伤和一些肝炎等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能够治疗一些小儿麻痹或者是胃溃疡等疾病,
据网上搜索,中药白薇的作用主要有:解热凉血:白薇性寒,可用于阴虚血热、低热不退或者产后脆弱等虚性发热。清肺热:它能清肺热,可将它用在肺热咳嗽病症的治疗中。降血压:它可以用于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半身不遂。利尿:它能改善小便不通畅的现象,用于小便淋痛。
白薇适宜种植在海拔100-1800米的草丛、草坡、干旱地、干旱荒地、灌丛中、海岸沙滩、河边、林缘路边、林中、林中草甸、山谷、山谷溪边林中、山坡、山坡草丛中、山坡草甸、山坡疏林中、疏林中、溪边,宜温和湿润的气候。
白薇的种植方法:整地:冬季或早春翻地,深;碎土耙平后作畦,宽1.5-2m,高,畦沟宽30cm。苗床宜精耕细作,疏松土壤,作成1-1.4m宽的床地。种植:分直播和育苗法两种,3-4月中旬为播种适期。直播法:点播或条播。点播按株距30cm、行距30cm开穴,每穴播下种子6-8粒,播后覆盖薄土。条播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3-4分。育苗法:3月上中
白薇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山地。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江苏等省区;西自云南西北经向东北方向,经陕西、河北直到黑龙江边,南至约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东至沿海各省均有分布。朝鲜和日本也有。
种植白薇以选择富含腐殖质的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为佳。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4000千克,加过磷酸钙30千克作为基肥,贫瘠地块可视情况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适量。深翻30cm左右,整平耙细,作高畦,畦高30cm, 畦宽1.0米,长6~10米或不限,丘陵梯田地可视地形而定,畦面略龟背形更好,能上浇水且不存水。